忆母三更伴雨风,倚门侧耳细倾听。缘何满眼双泪流,娘唤典安又一声。
外甥女盈昨日发给我留落在她家的一张经年受损的旧照片,非常珍贵。是27年前我婚宴敬酒时所拍。之所以说珍贵并非全是婚礼之照,更是因和我亲爱的娘同框而照。这也可能是娘一生中最高兴的时刻吧,她的“罢罢儿”完婚了,已近70岁的娘“完成任务”了。
复得此照,心喜若狂!思忆母亲,夜深难眠。不知何时入梦,醒了却怪窗外鸟,厌其吵去梦中娘。
悔自己才学疏浅,笔拙不文;急自己念母情深,难以尽怀。无奈,重读2018年回忆娘的这些文字,以此纪念我恩重如山的娘亲。
娘,儿跟您老唠会嗑。
定了定神,才明白今天并非是偷赶工期的开发商的挖掘机的轰鸣声吵醒了自己,而是这个让我终生牵挂、永远怀念、常常梦中大声喊叫的娘让自己的声音惊醒了自己,差点错怪了开发商。
清明节前多次梦见她老人家,上坟时还多烧了些纸钱,大额的,零花的也都齐全着。可近日又不止一次地梦见,我深深地感受到了20多年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无奈和懊恼。我真真切切地理解了“娘在家就在,娘去无家回”的切肤之痛的深刻含义。
没有人比我更能理解做儿子的珍贵和被上帝剥夺了做儿子权利的遗憾;没有人比我更深刻感受到一个“沒妈娃”的成年人的孤独和寂寞;没有人比我更能体会到娘的平凡和伟大……娘,一想到儿为再也不能当您面叫一声妈,我就忍不住地绝望而泣!
您42岁时将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从此,我的记忆里就深深地烙印下了您在贫困生活中带领一家人艰难度日、勇敢前行、走出困境的那一幅幅难忘的画面。儿女们都成家立业了,可您却一天天老去,尽管您已是70多岁的老人,可您却始终背不驼,腰不弯。刚毅自信从不怨天尤人。
最让我引以为傲的是您有一个坚强不屈的脊梁。这脊梁让做儿子的我30年见证了母亲的伟大;这脊梁让在我人生遇到挫折逆境时总给我不竭的力量;这脊梁是我工作和生活不断汲取正能量的源泉;这脊梁是您留给我宝贵的精神财富。
娘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她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她在教育、抚养我们5个兄弟姊妹成长、成人的几十年的过程里自然形成的。父亲在我未满18岁时就撒手人寰,是娘用坚强的意志,坚忍的毅力,不顾自己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坚持供养我读高中,念大学,直到参加工作娶妻生子。
父亲不在的那些年,我虽穷困但因为有娘而从未因上学缺过钱,因为有娘,我和别的同学一样从未感到自卑,因为有娘,我更加知道咱娘俩相依为生的不易,而使我更早更多更勇敢地去为自己和他人担当、去面对人生的困苦与坎坷。您面对生活,特别是在逆境中战胜困难的坚毅品格和乐观精神,时时教育和影响着我,在我28年的工作历程中,面对再大的困难和挫折,特别是疑难问题时从不逃避,勇敢承担,妥善解决。所以有人说我是自奔前程,其实一切的前程都是娘给的,是娘给我的精神力量让我前行。
常常一个人想起娘为儿做的事,时时幸福得热泪盈眶,感动得泪流满面。在周陵中学读高中时背馍上学,一周回一次家,背一周的馍。每当星期六中午上完课都是急速回家,30多里路一个小时准到家,满足馋了7天的嘴和未全饱过的肚子。几乎每次都能在村口,我回来的方向老远就看到做好饭等着儿子回家的娘。
您接过我的馍兜兜总是说,妈今给你做的是我娃爱吃的麻食、饺子、臊子面、烙的菜合、摊的煎饼、炒的鸡蛋、打的石子馍、蒸的油面包子……太多太多我爱吃的。每次回忆到这我都会泪漫颊腮泣不成声。这就是传说中妈妈的味道啊!这样的味道从1996年春节至今已经过去20多年了,我再也无福享受了,幸好还有这永不忘怀的美好记忆,有这记忆,对于我这个20多年没妈的娃来说我也知足了,我很幸福。虽然比不上同龄的“有妈娃”。
编辑 陈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