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脸谱:我为公共厕所换“新衣”
广州日报
2020-10-28 21:55

在沿江东路林则徐纪念园西北角,有一个外形酷似“月光宝盒”的建筑物,“身披”各种绿植巧妙地与周围公园绿色环境融为一体,鲜明的线条设计充满现代艺术感。然而正当让人以为这里是某个小型艺术馆、想到里面一探乾坤的时候,门口挂着醒目的四个蓝底白字“公共厕所”,告诉了外界它的真实身份——这里是广州市“厕所革命“行动中最新改建的首批生态公共厕所的其中一个,不仅带给了广州公共厕所全新的感官体验,还有更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

作为该厕所的设计师,萧崇轩说他这次为广州设计生态公共厕所,不仅是用心打造一件“艺术品“,而且在传播生态环保理念。他希望在广州”厕所革命“的行动中,人们能感受到公共厕所的全新转变,希望人们在使用公共厕所时能有愉快的心情,形成健康、舒适的良好氛围,让绿色环保的理念永存你我心中。

带来新理念

与广州“厕所革命“理念不谋而合

方正的外形、纵横交错的直线、墙身大量绿植包裹,林则徐纪念园西北角的公共厕所的现代外形和精致设计,光看外表已经让人眼前一亮。

“过去的公共厕所气味重,卫生情况不佳,通风采光都比较落后,让人在里面感觉不是很舒服。我很早就有重新设计、改造厕所的想法了。”在广州土生土长的萧崇轩,与大多数人一样,对于公共厕所过去的“黑历史”也记忆尤深。“几年前广州开始启动‘厕所革命’,要给全市公共厕所带来全新的变化,特别是提出要‘一厕一景’,我觉得机会来了,我可以让公共厕所‘改头换面’,要告别脏、臭、乱,要颠覆人们对公共厕所的看法和印象。”萧崇轩说。

萧崇轩最先接触广州厕所项目要追溯到2008年参与筹备广州亚运会项目时,那时对于厕所的建造已经引入了全新的理念,到了2018年,他更是深入开展“厕所革命”的多个项目,他不断走访市内的公共厕所,观察厕所的外观和内装,亲身体验,总结优劣。之后,他参与了越秀区多个公共厕所改造的公开竞投标,并且为每个改造都设计了几个不同的方案。

“我个人对设计的观点,第一个是使用者原则,第二个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如何让厕所更加干净卫生,让空间和光线更加舒适,第三就是把文化元素融入到厕所和景观里,让厕所文化也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也能处处体现这座城市的文明和底蕴。”萧崇轩说,上述这些,最重要的还是使用者原则,毕竟公共厕所的本身属性决定了它是服务公众,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兼顾每个人最基本的使用,让使用者感到满意、舒适、和谐,才能让公共厕所发挥最大功效。

事实上,萧崇轩在景观设计界早已经拥有较高知名度,他有着近20年的景观设计经验,曾多次获得艾景奖项,以及获得2016“设计影响中国-十大影响力人物”荣誉称号,他提出“感受自然,人与景观结合”、“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让景观服务使用者,通过现代人的角度去诠释自然文化”,都为景观设计界所尊崇。而萧崇轩对于公共厕所设计改造的想法,更是与广州“厕所革命”的宗旨和方向不谋而合,这让萧崇轩更加坚定信念,更加热情参与其中,让他决心要向广大市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会呼吸”的生态公厕

创意设计得到外界好评

“公共厕所人流量大,使用频率高,与市民日常接触非常直接,因此如何改造、能否得到市民满意,真的是不容易的事情,压力也很大。”萧崇轩说,虽然跟他过去设计过的不少大型工程相比,公共厕所看起来像是“小菜一碟”,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因为公共厕所的“小而精”,而把每个细节都暴露得更加明显,更容易被发现,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就会导致整体效果的失败。从厕所的设计到最终建成,萧崇轩虽然充满信心,但心里也是紧张不安,“比任何一个大工程都还要上心。”

最终萧崇轩还是舒了一口气,林则徐纪念园西北角的公共厕所改造工程完成后,无论外观设计还是内在功能,都大受外界好评。公共厕所开放使用的首天,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来尝鲜使用,大家都给出了较高评价。当天的新闻媒体更是在报道中用“会呼吸的厕所”来赞赏厕所的空间设计和绿化环境的巧妙和成功,认为给该厕所的环保性和实用性,都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和观感。

今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也来到了该公共厕所一探究竟,也感受到了它的“与众不同”。走进厕所内部,首先的感觉就是,没有了过去公共厕所那样的四面墙身包围局促感,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通透光亮的中庭花园设计,由精美假山和花草植物搭配而成的小花园景观,给了厕所更多的自然氛围和轻松的感觉。加上绿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空气,就像给厕所加装了一个绿色的“肺”,让厕所内空气自然交换,保持干爽清新,“会呼吸的厕所”也是名不虚传。

同时,厕所内部不仅空间宽敞,屋顶还是自然通透的采光设计,光线柔和而且光亮。从中庭花园两边,分别有小路径引往男、女厕所。男女厕所也是采用了较为宽阔的空间设计,墙身顶部1.8米以上为开放通透,在保证隐蔽性的同时,也能方便采光之余,让空气自然流通。

萧崇轩还按照广州市“厕所革命”提出的“一厕一景一方案”要求,在设计上加入更多独特的岭南元素和符号,为厕所增添特色特点,在厕所绿植上大量采用岭南植物,包括七彩马尾铁、龟背芋、琴叶榕、红背桂等这些外观好看、但平时在公共绿化中难得一见的新鲜品种,也让人看出了新意。

“重修设计建设后的这座公共厕所,给人的感觉不再是脏、臭、乱,而是干净、明亮、宽敞,成为了一道风景线。”市民的评价最为直观和真实,经常使用该公共厕所的罗伯说,由于这里地处公园地带,因此使用公共厕所的人群很多,但在人多的时候,他也不觉得厕所里空间拥挤,“厕所通风好、空间宽敞通透,这番广州‘厕所革命’的全新设计,真的考功夫,让人耳目一新。”

“厕所革命“继续前进

更舒适更科技化

对于林则徐纪念园西北角的公共厕所,还有一点让市民和游客都津津乐道,就是厕所里的便民设施和科技设施。

“公厕顶部安装了太阳能发电板,可满足公厕日常用电。”萧崇轩说,改造后的公厕,建筑面积由原先73平方米扩大至187平方米,男女厕位都有明显增加,另外还增加了第三卫生间和母婴设施,所有卫生间都安装了无障碍扶手等设施,进一步满足了市民游客的如厕需求。”

同时,智能化的管理也是该公厕的一大亮点,该公厕引入了厕位智能引导系统,在中庭花园上方,设有电子显示屏,实时显示厕位的使用情况,当厕位无人使用时,显示为绿色图标,有人使用时则显示为红色图标,市民在如厕前就能知晓厕位的占用情况,方便找准对应的厕位,提升了使用舒适感。另外,公厕里还有各种监测仪器,实时在大屏幕上显示厕所内的温度、湿度、氨气每立方米含量、硫化氢每立方米含量,还可统计当日如厕的人流量,让厕所管理一目了然。

萧崇轩说,他会一直支持和参与广州“厕所革命“,建设更美丽、更干净、更环保的广州城市环境。他认为,下一步广州公共厕所的改建上,除了在设计美观上继续加强,还更应该引入更多人性化和科技化设施,让人们上厕所更舒适、更便利。

幸福底色:

健康、卫生、环保的理念植入设计中,

共建新时代的新型厕所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小厕所,大民生,厕所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而改善厕所卫生状况则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

事实上,林则徐纪念园西北角的公共厕所是当前广州市“厕所革命”众多改造成果中的一个缩影。近年以来,广州市把“厕所革命”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厕所革命”, 坚持把“厕所革命”作为关系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关系城市文明的重点工作、民生工程来抓,扎实推进工作落实,补齐城乡环境短板,较好解决了市民“如厕难”、“难如厕”等问题,98%以上的市民认为我市公厕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8年来,广州市制定出台了广州市公共厕所建设与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提出净化、美化、文化、人性化、智能化、生态化、资源化等“七化”公厕建设总体要求,确保新建和升级改造的公厕宽敞明亮、干净舒适、方便实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入厕“更好找”,成为了广州“厕所革命”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和新亮点。在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推动下,目前广州市已建成公厕云平台,完成公厕数据普查和点位确认工作,按行业公厕分类现已接入平台公厕数量9681座,其中,天河、白云、增城区接入平台公厕数量已达到1000座以上,市民可登陆广州城管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第一时间找到厕所,大大节约找厕所时间,提高了如厕方便度。

广州市还规范公厕指引牌设置,仅2019年11月份全市重新设置或更新公厕指引牌2805个,达到了我市主次干道、城市广场、公园、景区每隔500米至少设置一个公厕指引牌的国家文明城市测评标准。

在推进“厕所革命”的同时,广州市还注重建筑和景观的呼应,由此提出了更高要求——采取“一厕一景一方案”的措施,建筑、景观与设施设计中充分考虑岭南地方特色;更重要的是转变大众对厕所的认识与观念,将健康、卫生、环保的理念植入设计中,共建新时代的新型厕所文化。

数读:

广州市“厕所革命”三年(2018-2020年)计划完成2240座公厕建设任务(新建654座,升级改造1586座),截至2020年7月31日,已完成4079座公厕建设任务(新建1144座、升级改造2935座),完成率182.1%,全面实现了“三年计划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表示,目前我市3451座配置了公厕“七小件”,3372座公厕免费为如厕群众提供厕纸、洗手液,1002座建有第三卫生间,571座建有母婴室,92%的公厕男女厕位比例达到2:3以上,公厕无障碍设施覆盖率90%以上。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全杰 杨耀烨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林传凌

编辑 刘桂瑶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