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国家民政部把“进一步壮大社工人才队伍”等作为该时期的重点任务。同时,为响应国家政策,广东省民政厅自2017年起启动“双百计划”,至今已经实施了三年。从行业领域空白到逐步发展壮大,针对岗位不足、薪资待遇低、职业上升空间等问题,肇庆市先后出台指导性政策,使得社工团体得到关注与成长,社工行业也取得阶段性发展。
■转折
政策引导填补行业空白
肇庆市怀集县怀城镇社工
2012年,作为广东理工学院第一批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蓝海文先后到佛山、珠海等地投身社工行列,彼时,“社工”一词在社会职业领域中尚属新鲜。2014年,在大家对此还存有疑惑时,蓝海文辗转打听到,肇庆市正着手推动社工领域的建设,为此,他回到肇庆创办星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投入“开荒牛”的行列中。
万事开头难。当时,社工这个新兴行业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有待改变群众对此的固有印象。“当时普遍认为,社工与志愿者一样,均属无偿劳动。”而对于出现这一种错觉的原因,蓝海文认为,与社工初步融入社会,以采取公益志愿活动为切口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也与群众对该行业认识不清,了解不深有关。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肇庆市入职的社工薪资普遍较低,每月在1000元至2000元。与此同时,暂无项目承接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也面临不知何去何从的尴尬境遇。而这一切的转折点,从2016年国家民政部颁发《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提到的支持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到2017年省民政厅大力推进“双百计划”、立足镇街、深入村居,为有需要的群众、家庭、社区打通民政服务“最后一米”所开始。
肇庆市民政局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冯锦文表示,近年来,肇庆市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我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肇庆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肇庆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和肇庆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实训基地认定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促进社会工作发展。2017年,根据省民政厅的部署,肇庆市实施第一批社工“双百计划”,8个县(市、区)建起18个镇(街)“双百计划”社工服务站,驻点社工90名。其中既有肇庆本土社工,也有来自其他城市的社工,有力推动了肇庆市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
而此时,在政策的支持与指导下,肇庆市各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也开始步入正轨,随着社工行业领域的逐步发展,社区基层在服务与管理上,对于社工的需求日渐突显。
■困境
社会认知度不高 专业化有待增强
肇庆市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与推动下,一线社会工作者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但在开展项目过程中,肇庆市乡村基层的社工工作进展缓慢,基层政府与村民对社工认识尚不充足,这一切都让一线社工颇为苦恼。
德庆县高良镇社工工作服务站共有4名社工,均属于广东“双百计划”一线社工。该社工站主要负责个案救助、社区共治等工作。其中个案救助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民政对象和边缘困难群众,为其提供政策资源链接、社会福利资源链接、心理支持和危机介入等服务。该站郭社工介绍,在服务边缘群体的时候,仅靠社工力量难以进行有效的资源链接,需要多方合力,才能达到服务效果。
该站社工曾在去年关注到都洪村一名11岁小孩,其为二级智力残疾,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家庭经济拮据,因为受到年龄限制,各项民政服务政策暂无法享受,这类对象被称为边缘群体。为了帮助这名小孩摆脱困境,能够上残疾人学校,高良镇社工站的社工们多方走访,联系社会爱心资源,每天上门训练其生活技能,如此反复,在跟踪该个案两年后,小孩终于顺利到残疾人学校上学,开启新的生活。
“但这些工作,在周边村民看来是闲事。由于他们对于社工认识尚不清晰,在乡村基层中开展社会工作颇为艰难。”该站姚社工表示。
与乡村基层社工相比,在城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同样面临社会认知度不高的问题。这在深耕社工行业八年的蓝海文看来,要想群众提高对社工的辨识度,首先社工行业的从业者必须增强自身的专业化素养,彻底消除社工“可替代性”观念。
2018年,社工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势头逐步显现。蓝海文所在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高要区禁毒办对接,在肇庆市高要区南岸、禄步、白土、金利等四大片区,从心理疏导、家庭关怀、就业指导等方面,为戒毒人员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工作,从而提高社区戒毒人员的报到率,降低复吸率。这在蓝海文看来,是肇庆市社工服务精细化转变的一个缩影,也是肇庆市社工从业人员增强行业竞争力的表现。
■发展
搭建平台培育人才
目前,肇庆市社工行业已细分渗透至各个领域,如禁毒、养老、民政等,为各个行业提供更全面、更细致、更完善的服务与管理。与此同时,肇庆市从开拓岗位,调升薪资,建立激励机制培育人才等方面,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育与发展。
据肇庆市民政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市事业单位、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共开发社会工作岗位近1000个,培育民办社工机构54家,8个县(市、区)共建设28个镇(街)“双百计划”社会工作服务站。
为了应对社工需求量日益增大的情况,肇庆市民政部门通过发动社会工作者报考职业水平考试、组织考前培训等措施,不断壮大我市持证社工数量,持证社工人数增幅较大,由2014年的274人增加到目前的1700人。同时,实施社工专业人才培育基地和重点实训基地认定制度,共认定肇庆市委党校、肇庆学院、广东工商职业学院等3个社工专业人才培育基地,为社工专业化发展,职业晋升等提供正规渠道。
冯锦文表示,接下里,肇庆市参照“双百计划”的模式,在2020年实施市城区第三批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项目,分别在端州睦岗街道,鼎湖广利和桂城街道,高要南岸街道等各建设1个社工站,每个社工站配备3名社工。目前,肇庆市共建有32个乡镇(街道)社工站,共配备132名社工。此外,加快推进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切实增强基层民政服务力量。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