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作为全球半挂车领域的龙头企业,中集车辆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透露,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7.5亿元,毛利14.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9.3亿元,现金储备攀升至63.47亿元;全球半挂车销量5.3万台,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

目前,中集车辆实施“星链计划”,破解行业“内卷”,加速布局纯电动头挂列车新赛道。
“星链”破局“反内卷”:中国半挂车业务质效双升,展现全球市场韧性
“近年来同质化竞争如乌云般笼罩半挂车行业,我们的对策是成为半挂车全价值链运营者。同时,我们的第三次创业,在过去两年清理了冗余的资产、冗余的组织,淘汰了不先进的业务流程,所以才能够赢得‘反内卷’的初步胜利。”中集车辆董事长兼CEO李贵平表示。

从财务数据来看,中集车辆上半年经营基本面稳健。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231.5亿元,同比提升2.1%;净资产144.1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35%的健康水平。
“星链计划”是中集车辆“反内卷”的关键抓手。自2023年启动以来,该计划通过设计优化、产线升级、排产结构调整等举措,推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上半年星链半挂车LTP集团四大工段效率显著改善,整体产量提升21%,人均产量增长20%,单台半挂车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下降15%。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半挂车业务仍实现销量同比增长10%、营收增长11%、毛利率提升2.4%,星链半挂车中国市场经营利润更是同比激增74%。
2024年下半年启动的“雄起计划”(现为星链液罐车业务),进一步强化“反内卷”成效。液罐车核心零部件的生产向集约化转型,雄起LTP集团整体人效同比提升22.5%,液罐车新质生产力初露锋芒。中集车辆液罐车业务集团参照星链计划的模式,聚焦核心市场和核心产品,实现质量与规模双增长,国内营收同比增长超30%。
随着2025年下半年“星链计划”及“雄起计划”的融合,中集车辆将强化“唯有星链”的组织协调,构建服务于第三次创业整个阶段的星链组织,使之更加具备“稳捷性”。中集车辆副总裁毛弋表示,“星链”与“雄起”的融合并非简单叠加,而是为了构建“全价值链运营”能力,从单一卖车转向深度服务客户,提供生产性服务。
全球市场布局展现韧性。在“全球南方市场”,中集车辆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3%,毛利率提升4.6%,形成“增速与效益双优”格局。泰国市场借助“芒果”工厂资源聚合效应,营收同比激增63.5%;越南市场捕捉区域经济增长机遇,营收增幅达270%;澳大利亚业务通过供应链成本优化,毛利率提升2.3%。欧洲市场处于“弱复苏”阶段,子公司英国SDC营收同比增长8.7%,公司已启动欧洲半挂车高端底架与上装部件工厂建设,为市场复苏蓄力。
面对关税政策与需求下滑的双重压力,北美市场展现抗压能力,中集车辆上半年半挂车销量7888台。中集车辆CFO占锐表示,北美市场下半年有望进入“弱复苏”阶段。
看好纯电动头挂列车:启动“汉诺威计划”,新能源赛道再提速
纯电动头挂列车是中集车辆抢占新能源商用车赛道的“先手棋”。业绩说明会上,“汉诺威计划”的启动与纯电动头挂列车构建的进展,颇受关注。

中集车辆新能源布局初见成效。上半年,该公司EV·DTB业务营收8.68亿元,三大核心产品均实现高速增长,其中,EV-DTB·渣土车销量同比增长142.55%、EV-DTB·搅拌车增长86.26%、EV-DTB·冷藏车增长69.8%。通过深化与陕重汽等主机厂的“好马配好鞍”合作模式,上半年共交付配套产品1704列,同比增长25%。
中集车辆规划“从新能源重卡到新能源牵引头,再到纯电动头挂列车”的产品进化路径。今年启动的“汉诺威计划”,正是为了加速EV-RT的研发与商业化。目前,该公司已完成 EV-RT2.0 纯电动头挂列车顶层架构,并同步规划产品型谱,开展产品正向研发,2025年将首先聚焦短途重载工程场景,完成适用此场景的纯电动工程型头挂列车的产品开发及场景验证,并发布原型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中集车辆为EV-RT设计了“六步生态闭环”路径:先实现EV-Tractor与EV-Trailer的适配,再构建运营保障基站,随后推进半挂车自动化上装、牵引车无人驾驶,最终形成“重型物流机器人+运营保障基站”的模式 。“我们认为这就是新能源化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目前中集车辆定义的新能源生态的战略发展关键路径。”占锐说,“公司还在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并计划通过跨洋营运和当地制造能力,将这些标准推广到全球,希望成为全球标准制定的引领者。”
目前,中集车辆明确了三大方向:一是加速成为星链半挂车“全价值链运营者”,全面冲刺“1231”目标,持续提升市场份额;二是通过第三次创业,将“跨洋运营”进化成“无国界企业”,继续推动北美组织运营模式和业务转型规划的优化,增强地缘政治风险抵抗能力;三是逐梦“纯电动头挂一体化产品”,成为探索者、构建者和全价值链推广者。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白珊珊 二审 王雯 三审 上官文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