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入秋要“养秋膘”,但在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新洲路交叉口,却有一样东西“减肥成功”!
对于住在附近的市民朋友们而言,对它一定不会陌生,那就是新型的试点斑马线。
相较于原本间隔较宽、线条较粗的传统斑马线,新型的试点斑马线的划线变得更加细小且密集。
同时,比起传统斑马线行人和非机动车混行的状况,新型试点斑马线还在三条人行线旁,新增了非机动车通行道,以实现行人和非机动车分离过街的效果。
那么,对于这款试点斑马线,各位市民怎么看呢?
行人非机动车分离,过街更为安全
而对于这款“减肥”后的试点斑马线,不少市民朋友都予以了赞扬。家住景华社区新景苑的李小姐表示,她每天上下班都需要通过这一十字路口,到马路对面的莲花西地铁站乘坐地铁。“以前老款斑马线,电单车都是钻空子行驶的,现在这款斑马线有了非机动车道之后,很多外卖小哥都会选择用非机动车道过马路,我们行人也安全了很多!”李小姐说道。
家住华茂欣园的市民陈先生则表示,新型斑马线在缩小了划线的间距后,增强了不少摩擦力,如遇到路面清洗后的湿滑状况,或是雨天时,都会比先前的斑马线要安全许多。“这种是不是也算是盲道的一种?感觉对于视力存在障碍的人士,会比较方便。”陈先生也猜测道。
“以前我们过斑马线的时候,都得抢在行人前面先过,要不的话就得等很久;这款新型的斑马线就很好呀!我们非机动车就走非机动车道,也安全很多,不会撞到行人。”饿了么外卖配送员龚先生对普法君说。同时,他也建议可以适当加宽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以方便双向通行。
间隙略显密集
而另一方面,也有市民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
“感觉对于一些不是经常路过红荔路的司机来说,显得有些突兀吧!我第一次经过的时候没看清楚是什么,急刹车了一下,导致了后车追尾......”家住坂田的张先生对普法君说道。
同时,也有市民表示新型试点斑马线的间距略显密集,可能会令过街的市民感到眩晕或是不适。
住在香蜜三村的甄女士则表示,新型的试点斑马线似乎比之前的斑马线略高一些。“平时带小孩去莲花山散步的时候,都得过这个十字路口,然后推着婴儿车就感觉会比较颠簸。”甄女士说道。
新型斑马线还有这些优点
其实,设置新型斑马线的目的是提醒行人快速通过,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深圳作为创新之都,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在满足斑马线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创新和试验。
据悉,新型斑马线线条密集,且厚度增加的设计,是为了增加摩擦性、提醒行人快速通过、警示低头族保障过街安全以及实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分离过街等效果。
深圳政协委员、交通专家王雪表示,这一设计增加了线条的厚度,使白色线条凸起于路面,这对于行人来说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但是它使得二轮车在上面经过时颠簸感非常强,降低了骑行的舒适度,有利于抑制二轮车侵占行人道。
同时,把斑马线分割成三个窄条,有利于减少人流交织、人车混行。但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若能增加箭头导向、二轮车标识,将更有利于分隔对向人流与二轮车流。
总而言之,创新和优化是值得鼓励的,而在每一次创新和试验的同时,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如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中国可持续城市项目主任刘岱宗所言,城市街道是为了人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汽车。
也让我们共同期待,千园之城未来交通的变化和发展。
编辑 伍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