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艺人生

蔡旭麟
2020-10-24 12:18
摘要

书桌上摆放着一尊弘一法师的青白瓷物件,这位慈眉善目的长者,清癯的身材像挺立的青松,一手持佛珠,一手背在身后,若有所思地眺望着远方,内心仿佛涌动着“悲欣交集”的人生感悟……这副状似雕塑实乃瓷器的雅致的作品,就出自阿宝夫妇之手

书桌上摆放着一尊弘一法师的青白瓷物件,这位慈眉善目的长者,清癯的身材像挺立的青松,一手持佛珠,一手背在身后,若有所思地眺望着远方,内心仿佛涌动着“悲欣交集”的人生感悟……这副状似雕塑实乃瓷器的雅致的作品,就出自阿宝夫妇之手。

两年前,阿宝夫妇在活得有滋有味的情况下,毅然告别鹭岛的海风椰树,回到青山绿水环绕的闽北山城,从零开始创业,这一举动令许多的亲朋好友一时难以理解,接下来的时日,阿宝夫妇送走晚霞,迎来晨光,用智慧和汗水逐渐解开了众人的疑惑。原来,夫妇俩从喜爱到痴迷,以独有的思维和视角,对家乡的大口窑瓷艺进行传承保护和提升发展,以此安身立命,期望打造一方艺术天地,重现宋代名窑的历史辉煌。一个擅长雕塑,一个精通美术,夫妻俩配合默契,为着共同的理想抱负,坚毅前行,专心致志地从事不同器型、不同纹饰的青白瓷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步入了事业的佳境。

“开弓没有回头箭”,两人一旦作出了决定,就不再犹豫,干脆利落地将旅居城市的家产变卖、收拾好行装,信心满满地回到阔别多年的桑梓之地,虽说乡音未改、乡情依然,却也费尽了周折,方才站稳了脚跟,诚如一首歌所唱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当初,阿宝夫妇苦于手头的资金不够,只能先安顿下来,好歹让一对儿女有个吃饱穿暖的温馨的家。两人环顾偌大的县城,身怀大口窑青白瓷制作技艺的能工巧匠寥寥无几,也很少有人了解它的文化内涵和商业价值,简直就是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

湮没在时光进程、被厚重泥土覆盖的大口窑,不时会出土一些青白瓷残片,阿宝夫妇寻而得之、如获珍宝,将这些凝固着千年窑火的瓷片与留传下来的诸多文字图集等资料比较,探幽析微、索新求变,力图走出一条融合个人创作理念和追求的广阔道路。与此同时,两人分头在城区转悠,总算在一处十字路口附近,看中并租下了一爿店面,拉胚、培训、洽谈……从这个略显窄小的空间里开始载着梦想启航。乐在其中的阿宝夫妇,经常通过短视频、抖音,在微信朋友圈“晒一晒”刚出窑的新产品,时不时带给大家惊喜和愉悦。

当人们赞叹于阿宝夫妇烧制出的精美瓷器时,孰不知两人为此默默挥洒了多少汗水,耗费了多少心血。就像作家三毛所说:“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两人守正创新、弘扬瓷艺的事迹上了报纸的版面,上了电视的银屏,获得了社会的如潮好评。一时之间,上门观赏的、专程选购的、商议合作的,四方宾客纷至沓来。面对外界的鲜花和掌声,夫妇俩没有迷失初心,继续向瓷艺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从俱备大口窑典型元素的四方瓶、鱼篓壶、脂粉盒等器物,到尚古而不拘泥于古的梵音杯、万花盘、缠枝碗等瓷具,融入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识,兼及了多元需求和个性定制,品种丰富、精彩纷呈,凸显了手工精细打磨的价值。“止于至善”,这是夫妇俩信奉的艺术箴言,对每一件作品,两人都要反复修改构图、造型和实物,精益求精,甚而不惜通宵达旦,直至满意方才罢休。

不谙世故的夫妇俩有时“傻”得可爱,单纯得像透明的白纸,这对艺海泛舟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当我凝视着栩栩如生的弘一法师人物摆件时,不禁为阿宝夫妇相互扶携、相濡以沫,心甘情愿地把“瓷艺人生”交给前方没有标出的航线而久久感动……

编辑 程思玮

(作者:蔡旭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