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湾区少年・科技护航生态远行”Science 科学兴趣沙龙暑期第四场活动 “好玩的激光雷达 —— 机器人是怎么看见世界的?” 如约开展。本次活动由南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南山区生态环保青年志愿者协会与青少年科学兴趣学院联合主办,特邀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和台湾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张忠祥老师担任主讲人,带领青少年探寻机器人 “看见” 世界的奥秘。
活动伊始,张忠祥老师以 “机器人如何感知周围环境” 的提问引入,先讲解基础概念:“最早的雷达像‘空中听诊器’,靠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判断目标位置,多用于军事和航空领域。” 随后,他通过时间轴图表呈现激光雷达技术进化:从早期机械旋转式,到如今体积小、精度高的固态激光雷达,再到融合多线扫描技术的新一代产品。为让原理更易懂,张老师用简易雷达模型和激光笔,模拟激光发射、信号反射过程,直观展示激光雷达 “发射激光束→接收反射光→计算距离与位置” 的核心逻辑,让同学们明白机器人靠激光 “绘制” 世界地图的原理。
在应用环节,张忠祥老师结合案例与视频展开。他播放气象激光雷达监测云层、雾霾的画面:“它像‘大气侦探’,能捕捉空气中微小颗粒分布,助力预测天气。” 接着展示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测绘地形的场景 —— 无人机飞过山区后,屏幕快速生成三维地形图,山间细节清晰可见,“这在地质勘探、森林调查中很实用,能抵达人类难及之处高效测绘”。此外,他还介绍激光雷达在自动驾驶、服务机器人、考古勘探等领域的应用,如自动驾驶汽车靠它识别障碍,商场机器人靠它避障,考古学家用它 “透视” 地下发现古遗址。同学们纷纷举手提问,张老师耐心解答,加深大家理解。
互动体验环节气氛热烈。张忠祥老师带来小型激光雷达演示装置,让同学们体验操作。一位同学扫描现场看到三维模型,甚至看到了现场的自己和旁边的同学,眼中满是好奇与惊喜,在实践中具象化理解了技术原理。现场有同学更是通过这次活动也启发了自己的创新课题,并现场和老师同学们积极分享。
活动尾声,张忠祥老师鼓励道:“激光雷达是机器人的‘眼睛’,也是未来智能科技的关键技术。希望大家保持这份好奇和想象力,未来主动学习智能技术,说不定下一个让机器人‘看见’更广阔世界的发明家就是你们!”
此次活动不仅普及了激光雷达知识,更通过趣味讲解与动手体验,激发了青少年对智能科技的探索热情。相信探索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种下,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热爱,在科技道路上前行,为智能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李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