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人工智能先锋城区,光明何以能?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08-25 08:0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超算+智算”双引擎配置的区域优势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区域,两座顶尖算力新地标隔空矗立——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二期与鹏城云脑Ⅲ。它们正加速构建一个世界领先的“超智融合体”,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澎湃算力驱动。

这不仅是中国算力基建的新范式,更是光明区以国内极少数兼具“超算+智算”双引擎配置的区域优势,抢滩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底气所在。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光明区将其视为驱动产业升级、塑造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引擎,正全力构建集算力、创新、人才、产业、场景、空间、政策于一体的强大支撑生态。

光明区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区。

光明区人工智能产业资源基础雄厚,具有算力资源集聚、创新资源雄厚、高校人才支撑、产业链条完备、应用场景广阔、产业空间充足的独特优势,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区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8月22日,光明区人工智能孵化器揭牌仪式暨应用场景发布活动在华强科技生态园举行。此次活动在拓展产业空间、开放应用场景、引进优质企业、储备创业智库、优化算力配置等方面取得系列丰硕成果,全面展现光明区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区的决心和信心。

活动现场设置人工智能产品展示区。 光明区供图

超智融合“双引擎”驱动,铸就强大算力基石

在外形酷似“科技魔方”的深圳超算二期建设现场,工作人员正加紧进行E级计算机的装机调试,冲刺年底“点亮”运行目标。

与之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鹏城云脑Ⅲ同样进展喜人。作为光明科学城首个纳入国家规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其建成后可提供高达16Eflops的智能算力。

算力是AI的“粮草”,光明“超算+智算”协同优势,国内罕见。

“全部建成后,光明科学城将提供 16Eflops智能算力及2Eflops超算算力,未来将通过培育引进算力服务企业,打造全国算力调度中心。”光明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区与算力服务企业北京并行科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充分发挥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等算力重大基础设施赋能科研成果转化作用,搭建算力供需桥梁。双方将在推动算力普惠、优化算力资源调配、完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有效丰富算力资源供给,打造坚实算力底座。

光明区地处广深港中轴核心节点,肩负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核心承载区的战略使命。

独一无二的科研密度,正催生极高创新浓度。光明科学城已集中布局包括鹏城云脑Ⅲ、超算二期在内的23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落地19个大院大所。这些“国之重器”不仅为AI技术研发提供不可替代的硬件支持,其产生的海量科研数据更成为“AI for Science”发展的宝贵资源。

“AI雨林”繁茂,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光明不仅是科研高地,也是深圳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光明集中布局发展“3+3+1”产业集群,成功打造人工智能等5个省级、1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这里集聚35家上市公司、超1900家规上工业企业、2275家国高企业、1063家专精特新企业,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工业百强区”,为人工智能技术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生态的繁茂离不开人才的滋养。光明区依托中山大学·深圳、深圳理工大学等高水平高校,精准培育AI专业人才。目前,两校已设立6个人工智能相关学院,在校人工智能人才超3600名。

目前,全区已汇聚国内外院士近60名、高层次人才超3000名、各类技术工匠人才超18万名,为AI产业构筑起坚实的智力基石。

创新平台的集聚效应同样显著。光明实验室、中兵智能创新研究院、深理工人工智能研究院、大湾区昇腾算力应用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科研机构相继落户,持续赋能产业创新。

为扶持辖区人工智能企业加速发展壮大,光明区在此次活动中正式聘请光明实验室主任田奇等首批7位人工智能创业导师,阵容涵盖科研专家、顶尖学者及产业领袖。

创业导师将为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资源对接、技术攻关等优质创业指导服务,助力优质人工智能科技项目成果有效转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赋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零租金”孵化+场景开放,加速产业生态成势

作为当日活动“重头戏”,光明区首个人工智能专业孵化器——“光引粒·人工智能创想空间”正式揭牌。该孵化器位于华强科技生态园,首期规划超1万平方米,可为企业提供“拎包入驻”条件及最长3年的免租场地。

该孵化器采用“市场主导、政策支持”方式建设运营,并引入技术合作方——深圳理工大学,共同打造孵化器品牌“光引粒”,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场景拓展、融资支持、技术协同等培育服务,全力打造AI人才创业社区。

“我们诚意满满,除了给予最长3年‘零租金’,我们还将融入华强集团在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强大产业资源,构建‘产业筑基-创新驱动-链式孵化’的闭环生态。”华强集团董事长李曙成表示。

现场,万屏时代、枢途科技等7家高潜力企业,作为“光引粒”首批意向入驻代表签约,为零租孵化增添新活力。

应用场景是技术迭代和商业化的关键。光明区正全力打造全域全时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区,已挖掘代表性场景35个。龙头企业应用场景实践已然领跑:TCL华星联合智谱AI研发全球首款半导体显示垂类大模型、迈瑞医疗与腾讯合作打造全球首个重症医疗大模型。光明区还与深智城、中交投资、深城交等龙头企业开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合作,全区1.3万亩基本农田,也可成为稀缺的高度城市化地区农业AI测试场。

此次活动聚焦“AI+工业”“AI+农业”等六大领域,公开发布2025年首批15个应用场景需求,以开放姿态邀请全球企业共创解决方案。

政策资本双赋能,千亿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强有力的政策是产业发展的后盾。今年3月,光明区出台专项扶持措施,全链条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对企业使用算力补贴30%,最高600万元;每年遴选不超过20个标杆场景项目,对供需双方补贴最高400万元;对年度爆款智能硬件产品,按销售额最高补贴500万元;对年度业务规模体量达一定规模的企业最高奖励5000万元;对人工智能企业租金补贴50%最高200万元。同时,充分保障辖区人工智能企业住房配额。

资本活水同样充盈。光明区政府引导基金参与出资的子基金总规模超300亿元,已落地深圳首支种子基金、多只市级产业基金,并正洽谈设立人工智能专项基金,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接力式”投资链条。

近年来,光明区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资源加速汇聚,2024年规模超300亿元,2025年预计将达350 亿元,正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广泛影响力和持续创新力的人工智能先锋城区。

光明区优质企业云集,集聚联想、杉川、艾欧、劢微等优质企业99家,涵盖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垂类模型、具身智能、智能终端等多个领域,机器人等终端产品原材料、设备、芯片、电池供应商均在 60公里供应圈内,人工智能企业入驻,综合成本可实现明显下降。

在空间保障方面,光明科学园、明湖智谷、凤凰城三大产业片区总面积超过110公顷,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可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空间支持。

在光明科学城“超级双脑”的算力基石上,在“雨林式”创新生态的滋养下,光明这片热土,正成为人工智能技术爆发与产业融合的目的地。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邓红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