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盐田”让市民更有幸福感

读特记者 第五燕燕
2017-12-07 08:31
摘要

坚持以高标准引领平安建设,盐田区提出率先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建立了“立一流标杆、走群众路线、推机制创新”的工作方法,首创了包含56项指标、总分100分的“盐田区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其中半数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今年9月,盐田区相继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及“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项国家级称号,且均为深圳唯一,盐田区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及平安建设中持续领跑,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着“盐田智慧”。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级党委政府最大的奋斗目标。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的部署要求,盐田区将进一步围绕“美好城区”建设,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更加良好的生态和平安环境,让辖区居民切实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坚持绿色发展 推出更多生态文明创新成果

上周,盐田区梅沙街道作为001号入选“全国最美森林小镇100例”,并成为全国首例被集中展示和宣传推广的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这是盐田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最新展现。

盐田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创新和探索实践,取得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成果。

盐田区积极探索“美丽中国”建设量化路径,创新构建了城市GEP核算体系,推行GDP与GEP“双核算、双运行、双提升”,建立自然资源资产及城市GEP离任审计制度,把城市GEP提升为与GDP同等重要的“指挥棒”。目前,盐田已经连续四年实现城市GEP与GDP双提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实现“六连冠”,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持全市领先地位。

为激励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行动,营造“人人参与、人人行动、人人享有”的良好氛围,盐田区借鉴碳排放交易的理念,全国首创了生态文明碳币服务平台。盐田区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金,将骑行公共自行车、环保公益活动、生活垃圾分类等生态文明行为量化,市民可兑换碳币获得一定的奖品和优惠。目前,碳币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达11万余人,累计发放碳币近4000万。下一步,盐田区将继续升级碳币服务平台,探索建立企业碳排放板块,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同时建立生态文明基金理事会,让碳币基金在构建生态文明全民参与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盐田区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共餐饮垃圾资源化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有害垃圾安全处理率三个100%,垃圾三分类实现小区全覆盖。为进一步深化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盐田区将进一步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探索“九分类”模式,提高全社会垃圾分类工作参与水平。投资7300万元,建设资源化利用环境园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彻底解决盐田区产生的餐厨垃圾。同时将现有的餐厨废弃物循环利用,将基地打造成为循环经济环保教育科普示范园,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此外,盐田区还在积极推动盐田港全国首个国际生态安全示范港建设,建立全区有害生物调查监测和海洋生态安全保护两大体系,目前已首创11项生态安全港标准。全国首个区级“SUC可持续发展国际示范区”创建也已启动,盐田区将制定具体指标体系,为全国绿色可持续发展探路。

深化平安建设 打造更加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

在日益增多的生态福利之外,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同样是盐田引以为傲的名片。近年来,盐田区110刑事警情、立案数、八类案件年年下降,2016年为建区最低水平,率先实现国家安全社区全覆盖,公安工作满意度和群众安全感保持全市第一。

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成绩,而是来自于久久为功的付出和努力。盐田区坚持抓早、抓实、抓深、抓细,把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小区、每个企业的小安全,汇聚成更大更广的“平安盐田”。

坚持以高标准引领平安建设,盐田区提出率先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建立了“立一流标杆、走群众路线、推机制创新”的工作方法,首创了包含56项指标、总分100分的“盐田区创建平安建设示范区指标体系”,其中半数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为切实维护社会治安,盐田区扎实开展“三化一体”警务改革,以“大部制、大警种”为改革导向,聚焦防范和打击两大主业,扎实构建“巡逻专职化”“社区网格化”“打击专业化”的全新警务实战体系,全面提升社会面巡逻防护控制力,辖区见警率提高3倍以上,社会面见警率全市第一。同时逐年加大安全投入,连续四年总投入达16亿元,高标准推进“雪亮工程”,实现消防应急站点全覆盖,全面加强基础保障,有力提升了三级平安创建水平。

和谐劳动关系,是平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盐田区正全面推进省市共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试验区试点工作,一批试点成果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形成了和谐劳动关系“盐田模式”。据了解,盐田在全国率先制定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明确31项核心标准;建立“城区+街道+社区(园区)+企业”的四级联创共建模式;探索建立五大特色劳动关系工作机制;成立全国首家区级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协会;打造促进协会、拖车协会、港运工联会三大社会组织品牌;创新互联网+劳动监察工作模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和谐劳动关系新格局。2017年以来,盐田区群体性劳资隐患提前化解率达80%以上,30人以上群体性劳资纠纷就地化解率达100%,90%以上劳动争议通过调解方式化解,仲裁平均结案时间仅法定时限的40%。

编辑 桂桐

(作者:读特记者 第五燕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