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东莞市石龙镇以点燃“石龙火柴”的独特方式,打开了第二届石龙商埠骑楼文化节系列活动的帷幕。
骑楼文化节为什么会以“石龙火柴”为打开方式?
读特记者了解到,石龙火柴是许多石龙人乃至周边地区人们的童年记忆,一盒小小的火柴,饱含着石龙人曾经日以继夜、为石龙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的美好回忆。当时,石龙不少家庭都喜欢承接石龙火柴厂外包的部分工序制作,以此来赚钱补贴家用,这一根根火柴,点燃了不少家庭的小康梦。随着时代变迁,虽然火柴不再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但火柴盒上的火花却成为了不少收藏爱好者的心头好。今届骑楼文化节以点燃“石龙火柴”的方式启动系列活动,就是要再次重燃石龙人的小康梦,也让更多的人再次关注“火柴”“火花”。
“火花”是火柴盒上的商标贴画,分为贴标和卡标两大类,属于世界邮票、火花、烟盒、酒标、古币五大收藏体系之一,是仅次于邮票之外的第二大收藏品,与邮票并称为“姊妹花”。
洪志扬是石龙镇一名退休校长,他爱好广泛,他除了喜爱文学、音乐、体育、集邮,集火花也是他的爱好之一,收藏了万多枚火花。读特记者获悉,洪志扬这一爱好源起于1992年一次参观火花展的经历,他发现火花方寸之间包罗世间万象,是一片知识的海洋,令他产生了收集的兴趣。“那时校园里还没有什么文娱活动,我发现学生们对火花展的兴趣颇大,于是我一边自己学习收藏,一边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爱好,又一边在校园里策划相关展览,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退休之后,洪志扬逐步整理自己的收藏火花集,共整理出28册,超过14000枚,他笑道:“还有很多火花买回来还来不及整理,现仍在慢慢整理中。”这14000多枚火花,被洪志扬根据内容分为10类,包括专题火花(祖国风光、世界园艺博览会)、文化艺术、政治历史、风景名胜、科技教育建筑、世界知识、动物植物、体育运动、军事知识、实物火柴等。
洪志扬以收藏火花中的“中期花”(1986年以后)为主,既有本土的“石龙火花”,也有广州、北京、天津、长沙、常德、昆明、大理等全国各地的火花;另外,他也收藏“古花”,其中就有大理火柴、1879年版的舞龙牌火花,1927年大理州马冲出品的火花,1947年大理青州火柴厂出品的火花。
他还藏有火花精品《毛主席诗词印谱选》《中国名匾》《古诗咏金陵》《清明上河图》《八十七神仙卷》《康熙万寿卷》《洛神赋图》等。
谈到他最喜欢的火花类型,洪志扬说,他特别喜欢风景类和文化类火花,“现在去旅游,有不少地方将火柴作为礼品、纪念品,这也成为了火花设计内容创新的载体之一。随着网络越来越发达,近年来他常常到网上的文化古玩市场学习交流,还开始通过网购的方式购买自己心仪的火花。”
洪志扬认为,通过对火花的收藏和整理,可以从中增长知识。“火花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具有艺术收藏价值和文物资料价值。”
他表示,自己通过收藏火花,在这方寸之间了解到各国历史人文,享受到艺术美感,还从中探索出一条寓教于乐、学娱相融的教学新路,每年在学校举办一次集邮、火花展览,和师生们一起分享收藏成果,活跃校园文化,培养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审美观。师生一起赏“花”,一起在“花”中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认识自然万物,欣赏历史文化,增长知识,不亦乐乎。
编辑 董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