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置换三级疏导保畅通!多部门联手打赢皇岗口岸交通疏解攻坚战

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通讯员 田建方 马世昌
08-21 11:2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记者8月21日众中建科工获悉,在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建设进入最关键攻坚阶段,面对促进度、保畅通双重考验,皇岗口岸重建项目组和中建科工皇岗项目部联合各相关部门紧密协同,创新思路,全力以赴开展交通疏解攻坚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面对空前挑战,多方联手打响交通疏导攻坚战

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建设进入最关键攻坚阶段!为全力保障工程进度,8月15日起,这座未来大湾区的重要战略枢纽启动了最关键的塔吊拆除作业。为确保项目建设及安全施工,承担口岸主要分流功能的百合三路实施临时管控。

作为连接深圳与香港的重要枢纽,同时也是深圳唯一24小时通关的陆路口岸,皇岗口岸长期面临大客流考验,夜间时段交通拥堵已成常态。5月演唱会期间,口岸单日客流曾破7万人次,高峰时段入境旅客达常态3倍,百合三路临时封闭,让压力再度升级,恰逢香港举办演唱会及C罗足球赛事,同时叠加周末人流高峰,口岸夜间流量出现大幅攀升,交通疏导面临空前压力。

既要促进度,又要保畅通,面对空前挑战,一场由皇岗口岸重建项目组和中建科工皇岗项目部牵头,联合福田街道办重点办、福田交警大队、福田交通局、皇岗口岸派出所、皇岗口岸社区、皇岗口岸管理服务中心及福田保安第二十一公司等九部门协同的交通疏导攻坚战全面打响。

科学决策,“空间置换”巧解难题

针对百合三路封闭期间皇岗口岸车辆通行问题,多方力量紧密协同,根据口岸夜间车流特点制定疏导方案。

经实地勘察和反复论证,最终确定“空间置换+分流引导”的总体思路:将皇岗路人行道改造为临时车行道,同时将百合二路调整为双向通行,并在两个区域设置6个交通疏导岗。这一创新方案既保障了施工需求,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市民出行的影响,为交通疏导提供了保障。

多方联动,协同治理终见实效

面对封闭施工带来的通行压力,各部门建立了高效的协同机制。在车流量最大的晚间10点至凌晨4点,各部门增派人员重点布防:交警大队全员上岗,在百合八路等5个关键节点实施分流管控;街道重点办工作人员耐心引导行人有序通行;派出所民警加强巡逻,及时处置突发情况。通过"远端分流、中端管控、近端疏导"的三级体系,实现了施工期间车辆有序通行,未出现长时间、大面积拥堵。

雨夜鏖战,众志成城势保畅通

在这场交通疏导攻坚战中,上百人的联合突击队把24小时切成三段,每段8小时,却没人真的只待8小时。凌晨12:15,铁骑队员庄警官的护目镜上全是雾气,他索性摘下头盔,让雨点直接砸在脸上提神;1:40,交通工程师王师傅站在交通灯下,踮着脚尖拨弄着红绿灯调节器,只为把信号灯再调快1秒;2:05,对讲机里突然传来“货柜车掉不过头”,保安队长孙师傅百米冲刺,——3分钟后,车流重新涌动,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连续五个昼夜的坚守中,皇岗口岸始终保持着车流如织却秩序井然的景象。没有刺耳的急刹声,没有混乱的拥堵场面,零交通事故的记录就是最有力的证明。往来司机们用不同的语言表达着同样的感激——香港司机摇下车窗道一声"辛苦晒",接送亲友的师傅喊一句"谢谢你们了"。这些温暖的话语,像收起整座城市递来的体温——原来责任不仅能疏通道路,也能温暖人心。

协同奋战,党旗飘扬疏通口岸

7月党建共建时种下的“同心树”,在8月的雨夜里开出了“实战花”。

在这场交通疏导攻坚战中,党员们把袖标别在反光背心上,也把身份亮在群众面前:交警铁骑党员突击队负责最拥堵的道路口,交通局党员工程师守着红绿灯信号机寸步不离,街道重点办同志坚守在了指挥岗,派出所老党员带着青年民警一圈圈巡岗,中建科工的同志顶着压力把最后一车塔臂提前了两小时移出了路口,袖标上的“党员”二字,在车灯里只是淡淡一亮,却让过往司机一眼就知道:有事找他们,准行。

把今天的“封路”,换成明天的“坦途”

百合三路今晚的临时管控,这不是暂停键,而是新口岸建设的加速键。

九部门联手的意义,也远不止把拥堵降到最低——他们把每一次分流、每一声哨响、每一面袖标都汇成新口岸的“预演”。塔吊多拆一节,联检大楼就能早一天建成;车流快一分钟,深港旅客未来就能早一秒通关。

当最后一辆疏导车驶离、最后一盏警灯熄灭,留下的不仅是干爽的路面,更是无缝衔接的“新皇岗口岸速度”。今天的共同坚守,正在把“5分钟通关”的承诺提前写进日历,让新皇岗口岸联检大楼以更快的速度、更暖的姿态,迎接大湾区奔涌而来的人潮与机遇。

(图片由中建科工提供)

编辑 李斌 审读 王雯 二审 李璐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窦延文 通讯员 田建方 马世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