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健康+送志愿服务!富桥社康中心与周边企业“双向奔赴”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甘峰 邓依婷 文/图
08-15 13:5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富桥社康中心医护人员走出社康,到周边企业送健康科普和医疗服务,而企业员工则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富桥社康中心,穿上红马甲成为志愿者。记者15日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获悉,该院第六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新拓展的思路,创新服务模式,富桥社康中心与周边企业“双向奔赴”成为常态,为基层医疗服务增添温度。

“主动把健康送到他们工作的地方”

富桥社康位于宝安区福海街道,周边工业区密集,企业众多。企业员工工作繁忙,往往忽视自身健康。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员工,福永人民医院第六党支部委员、富桥社康主任李芳萍带领团队定期走访周边企业。他们携带健康科普资料、血压计、血糖仪等设备,并提供艾灸、三伏贴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在伟创力电子设备(深圳)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经过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杏珍的组织,五十多名一线员工早已等候多时。他们大多是产线工人,平时很少有时间专门去医院体检。

“大家知道什么是治未病吗?”李芳萍的开场白亲切自然。她注意到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女工不停地揉着右手腕——那可能是长期重复操作导致的腱鞘炎。讲座结束后,富桥社康的中医师林倚莉为这位女工进行义诊及中医治疗,女工惊讶地发现疼痛立刻减轻了许多。

这样的场景在富桥社康服务的企业中每月都会上演。李芳萍介绍,他们为每家企业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并针对不同企业的工作性质定制健康科普方案。例如,在电子制造企业重点预防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在物流公司则更多关注司机的高血压问题。

“我们不只是被动等待患者上门,而是主动把健康送到他们工作的地方。”李芳萍说。这一策略成效显著:周边企业员工的慢性病知晓率明显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病的规范管理比例大幅上升。

志愿服务进社康暖民心

在富桥社康,另一场温暖的互动也在进行。每到周末,伟创力公司的孙良琼、钟凤娟等志愿者都会准时出现在导诊台。他们熟练地帮助老年居民操作自助挂号机,耐心解答问题。谁也想不到,两年前他们还是对医疗知识一无所知的“小白”。

“最让我感动的是张奶奶的故事,”钟凤娟回忆道。张奶奶患有高血压,但经常忘记吃药。钟凤娟每次遇到她都会特意提醒,还帮她设置了手机用药提醒。“上个月,家庭医生刘桂荣告诉我张奶奶的血压控制得很好,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在二楼中医理疗区,同样来自伟创力的刘惠兰正在协助维持秩序。2017年加入志愿者队伍的她,已累计服务超过500小时。去年冬天,她和同事开始在富桥社康做志愿者,“虽然很累,但想到能帮到和我一样的同事,就觉得特别有意义。”刘惠兰说,在富桥社康做志愿者让她更理解了医护人员的艰辛。

先进半导体(深圳)有限公司的崔诗亮是富桥社康的志愿者的“带头大哥”。他不仅自己坚持服务,还带动多名同事加入。“在社康做志愿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医疗知识,比如七步洗手法、应急处理技能等,这样才能真正帮到别人。”崔诗亮说。

这种“双向奔赴”的模式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企业员工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员工的健康就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伟创力电子设备(深圳)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杏珍表示。

而对富桥社康来说,志愿者的加入大大缓解了周末人流量大,社康人手不足的压力,有助于提升居民满意度。

富桥社康与周边企业的这种“双向奔赴”故事只是福永人民医院党建引领的一个缩影,2025年,该院党委提出医患关系新温度的理念,提出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要凸显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动,要始终突出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让医疗行为既有技术的精度,更有人文的温度。通过“党员服务岗”“把支部建在基层”等举措,医院正将这一理念转化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具体实践。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甘峰 邓依婷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