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青年“造物”之力闪耀鹏城,第四届合成生物学创新赛闭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之康
08-11 16: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8月6日至9日,第四届合成生物学创新赛(以下简称“创新赛”)在深圳理工大学举办。本届赛事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主办,深圳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协会、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联合承办。

“七大赛道”构筑生物创新矩阵

创新赛设置七大赛道:白色赛道聚焦工业应用,绿色赛道涵盖农业与环境,红色赛道专注健康与医疗,细菌博弈赛道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操纵微生物进行策略博弈,蛋白设计赛道利用机器学习模型优化蛋白质功能,合成细胞赛专注于生命从无到有所依赖的底层构建技术,负责任的生命科技创新赛道重点关注伦理安全风险与可持续发展议题——紧密围绕全民健康福祉、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低碳发展等议题,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合成生物学创新赛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指出,继DNA双螺旋结构和人类基因组测序之后,合成生物学有望掀起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深圳理工大学校长樊建平主张,在新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双重机遇下,社会发展亟需青年创新力量的深度参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刘陈立期待,通过赛事,把实验室的创新构想通过创新赛平台转化为应对现实挑战的可行解决方案。

赛事期间,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合成生物科学与艺术交叉研究中心”(Cross-Media Lab),同时,启动组建“合成生物学创新赛企业专家库”工作。

全球青年共绘“造物”蓝图

来自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中国6个国家的超200支队伍、近1900名青年英才,怀揣“造物致知、造物致用”的信念,开启了智慧与梦想的角逐。据了解,赛事期间,海内外全平台累计话题参与量超1100万。本届参赛项目覆盖抗衰老重组胶原蛋白、超级噬菌体治疗耐药菌感染、硫肽类抗生素诺西肽的合成生物学改造、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工程化酵母构建等方向。

来自湖北大学的“SerotiCraft”团队展现了青年科研者的探索活力。“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突破学科壁垒,将大数据与生物信息深度结合。”队长田思懿表示,“这次来参赛收获颇丰,是我们在科研路上的宝贵积淀。”与国际化接轨,本届赛事将英语作为比赛语言之一,田思懿认为这有助于学生提升学术水平、接轨国际核心期刊。此外,竞赛交互性的进一步提升,为参赛选手提供了更多自主表达的空间,更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

作为连续两年参赛的团队,来自中北大学“NUC-China”团队的队长李星烨以“创新、从容、突破”概括本次的参赛感受,“创新在于应用了高深度模型,从容源于去年的经验积累,突破则体现在团队整体的成长跨越。”对于合成生物领域的热爱驱动着团队研究课题的升级,让他们实现了技术层面的跨越式发展。李星烨表示,“整个参赛过程是我们团队自主设计完成的,锻炼了我们的组织与协调能力。与行业专家、其他参赛队伍的交流则让我们接触到了更高层次的知识,实现了高维度的学习,是一场全方位的成长历练。”

“水污染监测方案”问鼎大奖

创新赛大奖由浙江大学ZJU-China团队斩获,项目针对水体污染监测的技术瓶颈,结合合成生物学与智能装备开发出超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系统,通过变构转录因子传感器和光控蛋白质工厂等核心技术,实现污染物的实时监测与同步处理,为水环境安全提供了新一代解决方案。

其余各赛道团队也均有亮眼表现:厦门大学细胞器批发大队获白色赛道工业类最佳奖、浙江大学ZJU-China团队获绿色赛道环境农业类最佳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成益生军团队获得红色赛道健康医疗类最佳奖;南京农业大学野蛮生长团队获得最佳细菌博弈奖;北京理工大学北旦南殳团队、华南理工大学SCUT-ProteinX普罗希团队、马来西亚国立大学IGNITE UKM团队荣获蛋白设计赛道最佳亮度奖;北京理工大学北旦南殳团队、华南理工大学SCUT-ProteinX普罗希团队、泰国素拉那立皇家大学GreenShifters团队荣获蛋白设计赛道最佳热稳定性奖;湖北大学微生物hut.团队获得最佳合成细胞奖;大连理工大学、匹兹堡大学及鲁汶大学组成的Ai for bio: LIMPID团队获得最佳负责任的科技创新奖及最佳答辩奖。另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AMU-China团队获得最佳科普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Synth NK团队获得最受欢迎奖。

“高中生观摩团”点燃创新火种

本届赛事首次设置观摩团,由广东、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省等近200人组成的高中生观摩团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线。宝安中学高二学子周思豪表示,一开始听到“合成生物学”这个名词时,感到非常陌生,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神奇的领域,让人能够从生命的观察者变成生命的创造者。育才中学高二学生任依蓓和陈可萱也表示,选手们的精彩展示不仅带给她们许多灵感,也为后续进行自己的课题研究带来进一步启发。

来自深圳中学的高三学生袁文轩就是观摩团成员之一,也是高中生论坛的组织者和演讲者。“这次大赛不仅是合成生物学盛会,更为高中生提供了接触国际科研最前沿、激发创新热情的宝贵平台。通过组织高中生论坛并分享研究报告,我深刻感受到大赛的科技前沿性——让高中生参与观摩,充分彰显出大赛巨大的学术影响力和在青年人才培养上的远见。”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合成生物学创新赛主席、深圳理工大学合成生物学院院长张先恩认为,“创新赛的使命是为中国以及全球合成生物学储备人才,通过赛事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与团队精神,构建人才成长的‘特别通道’。”

(深圳理工大学供图)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终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王之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