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普|什么?2型糖尿病筛查已经“卷”到10岁了?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
08-07 11:30
收录于专题:妇幼之声
摘要

尽管儿童糖尿病如此凶险,好消息是,这病能预防!

是真的

每1000个中国孩子中

就有近2个患有2型糖尿病

其中90%还没被发现!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来自2024年最新全国调查的真实数据。更让人担心的是,从1995年到现在,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长了近400倍。

曾经被认为是“成人病”的2型糖尿病,正在悄悄袭击我们的孩子。

01

什么是2型糖尿病

这几类娃要特别当心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由于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或失代偿,从而导致高血糖的一种代谢紊乱。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长期的血糖增高导致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睛、肾、心、神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有时候,无症状糖尿病患儿在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可以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等。

如果孩子超重,同时具备以下2个或更多危险因素,建议在10岁或青春期开始后进行糖尿病筛查👇🏻

家族史

  •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有人患糖尿病

  • 兄弟姐妹中有人患糖尿病

身体变化

  • 超重或肥胖(这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 黑棘皮病:脖子、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皮肤变黑、变粗糙

  • 出生时体重过高(超过4公斤)或过低(小于胎龄儿)

  • 身体脂肪分布异常如中央脂肪堆积合并四肢瘦弱或肌肉过于发达

不良习惯

  • 经常喝含糖饮料、吃快餐

  • 很少运动,总是坐着玩手机、看电视

  • 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

其他健康问题

  • 血压偏高

  • 血脂异常

  • 脂肪肝

02

娃得糖尿病

多半是胖出来的

说到底,造成这种病的主要原因很简单——肥胖。

图源:图虫创意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孩子们吃得越来越好,动得却越来越少。儿童肥胖呈现全球流行趋势,我国最新数据显示儿童超重和肥胖患病率高达24.61%。数据显示,肥胖儿童得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孩子的4倍。

虽然体重增加和肥胖是儿童2型糖尿病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但儿童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且存在很大个体差异。

值得关注的是,与成人相比,儿童患上2型糖尿病后病情进展更快,并发症更严重。

03

早期症状藏得深

家长要学会观察

儿童2型糖尿病比较“狡猾”,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只要细心观察,还是能抓到蛛丝马迹:

典型症状(“三多一少”)

  • 多喝:总是觉得渴,喝水量明显增加

  • 多尿:尿量增加,夜间起夜次数增多

  • 多吃:食量大增,但体重反而下降

  • 消瘦:在吃得很多的情况下体重减轻

其他需要注意的信号

  • 经常感到疲劳、没精神

  • 容易感染(如皮肤感染、尿路感染)

  • 伤口愈合缓慢

  • 视力模糊

  • 情绪变化大,容易烦躁

如果发现娃有这些症状,请及时就医检查!

04

预防糖尿病

这三招比吃药管用

尽管儿童糖尿病如此凶险,好消息是,这病能预防!

研究发现,科学干预能让高危娃的发病风险降58%,关键就在这几点👇🏻

⭕️ 饮食预防:让孩子爱上健康食物

原则很简单:多吃天然食物,少吃加工食品。

比如燕麦、糙米、优质蛋白、新鲜蔬果、酸奶等。像含糖饮料、蛋糕零食、炸鸡汉堡这类食物就要限制起来了。

儿童每天应平均摄入至少12种食物,每周平均摄入至少25种食物,这么多种食物,怎么才能既“保质保量”又不发胖呢?

家长可以参考下图热量值👇🏻

不想算卡路里的,可以参照“211餐盘法”抄作业~

“211餐盘法”是由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糖尿病饮食方法,方法简单,不需要称重,也不需要计算,无论是在家吃,还是在外面吃都可以轻松实现。

图源:网络

简单来说,就是指饮食的比例保证:

  • 2个拳头大小的非淀粉类蔬菜:包括各种蔬菜、瓜茄类、鲜豆、菌菇类等;

  • 1个拳头的主食:包括各种的全谷物、薯类、杂豆类、水果等;

  • 1个拳头的蛋白质:优质的蛋白质类,包括像鱼虾类,肉类(建议去皮食用)、蛋类、奶类(无糖)、大豆制品等。

记得把家里的可乐换成白开水,薯片换成坚果水果,全家一起吃健康的,娃才不会觉得委屈哦~

⭕️ 运动预防:让孩子动起来

  • 3~5岁学龄前儿童每天都应该进行体育锻炼;

  • 6~17岁儿童和青少年应每天至少进行6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训练内容以每周至少3天的中高强度有氧运动为主,还要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肌肉强化训练及每周至少3天的骨骼强化活动。

秘诀就是——让运动变有趣,让娃觉得“运动比刷手机好玩”:全家去爬山、饭后踢毽子,甚至玩体感游戏,只要别坐着就行。

针对肥胖儿童,运动时要注意预防关节不适或疼痛,注意避免关节过度承重。

⭕️ 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很重要

  • 充足睡眠:学龄儿童每天9-11小时,青少年8-10小时

  • 规律作息: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

  • 压力管理:帮助孩子应对学习和生活压力

  • 定期体检:监测身高、体重、血压等指标

05

这些误区别再信

坑娃没商量

误区一:“糖尿病是因为吃糖太多”

2型糖尿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单纯因为吃糖。但不健康的饮食确实会增加风险。

误区二:“只有胖孩子才会得糖尿病”

虽然肥胖是主要危险因素,但体重正常的孩子也可能患病,遗传因素同样重要。

误区三:“得了糖尿病就不能正常生活”

通过科学管理,糖尿病儿童完全可以正常上学、运动、社交,拥有美好的未来。

误区四:“胰岛素有依赖性,不能用”

胰岛素是人体必需的激素,当需要时使用是安全有效的,不会产生依赖。

误区五:“孩子长大了糖尿病就会好”

2型糖尿病是慢性疾病,需要终身管理,但通过科学治疗可以很好控制。

如果孩子不幸确诊2型糖尿病,家长不要过度焦虑,及时咨询专科医生。现代医学已经有了很好的管理方法,关键是要科学对待、积极配合。

最后想说,儿童2型糖尿病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家长早重视、早行动,就能帮娃把风险挡在门外。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提高警觉,科学预防,如果患病就积极治疗。

毕竟,谁不希望娃能甩开糖尿病,痛快吃(健康的)、痛快玩呢?

从今天起,少点外卖多做饭,少看屏幕多出门——娃的健康,就藏在这些小事里呀!

编辑 许家宜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万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