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一些地方、一些干部困于工作“看眼前”的窠臼:政策刚出台就不合时宜,规划刚亮相就显陈旧,项目刚落地就注定要淘汰——短视之弊,不仅浪费资源,更会透支未来。
“看眼前”是多重认知偏差的叠加。其一,眼光短浅,缺乏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精准洞察和深入思考,既看不懂产业变革的底层逻辑,也把握不准政策调整的方向;其二,“政绩观”畸变,缺乏“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将“任期政绩”等同于“发展全部”,只热衷打造“显绩工程”;其三,路径依赖,跳不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与“舒适区”,只能在“老经验”里打转转。
要摘掉决策“近视眼镜”,避免政策朝令夕改,规划、项目虎头蛇尾,就要涵养“看得远”的能力。要用“望远镜”看方向——深入了解大环境、大趋势,感知事物发展方向,未雨绸缪,及早做好谋划,抢占新的产业赛道;多算算“长远大账”,少打“眼前小算盘”;打破惯性思维谋新局,多问问“未来需要什么”,少想想“过去习惯什么”。用“广角镜”找方法——善借“外脑”,自己看不清的,就请专家把脉,请群众参谋,参考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闭门造车注定要栽跟头。
以“接力赛”替代“短途跑”,用“民心秤”衡量“政绩观”,从“经验决策”转向“战略谋划”,多些全局视野、长远眼光,我们就不仅能看见未来,更能把握未来。
编辑 吴诗敏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