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兼顾生态保护和城市融合发展 “小微湿地+”见成效

深圳特区报记者 段琳筠 通讯员 庄梦婷
08-06 23: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小微湿地+”见成效 家门口得享生态红利

湿地是地球的“肾脏”,是生态系统的瑰宝,不仅美化了环境,还为市民提供了优质的休闲空间,更是生物多样性的守护者。在深圳市南山区,除却大名鼎鼎的华侨城湿地公园,在环西丽湖碧道示范段内,还有两处“小微湿地+”,它们不仅是城市生态保护的前沿阵地,更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绿色氧吧”。如今,它们正悄然浸润这片热土,为深圳城市增添一抹盎然的绿意生机。

“小微湿地+”是指在自然保育、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生态文旅、生态产业和社区休闲等方面成效显著,对广东省小微湿地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小微湿地。2024年,南山区两处小微湿地“问山叠水”和“写意三河”入选广东省“小微湿地+”试点。

记者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南山管理局获悉,问山叠水“小微湿地+”建设项目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湖水库东岸,北起大磡科技园河道口,南接现有大沙河,长约3.7公里,占地约2.24公顷。建设点依托南山区民生实事重点项目——环西丽湖碧道示范段建设,是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一环一带三组团”中西丽湖生态环的重要节点。

问山叠水

该项目以“小微湿地+生态修复”为总建设目标,在尊重自然和原生态的前提下,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大理念,修复治理退化和受损湿地的生态结构,整治改善湿地环境,恢复提升原有湿地生态功能并新建具备一定生态功能的人工湿地,在水源和生态保护区打造深圳市首个环湖休闲文化经济共同体。

该项目通过科学的功能区划分,不仅有效提升了湿地的自净能力,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感受生态的艺术空间。在这里,市民可漫步于水网交错的生态廊道,聆听自然的声音,感受湿地生态的独特魅力。

“写意三河”湿地则以“小微湿地+景观提升”为建设目标,为南山区湿地保护提供了一种基于原有建筑设施,提升湿地景观并发挥小微湿地特色的思路。通过合理规划,对河岸、湖岸的岸线景观进行软化改造,打造亲自然的水岸生境。

该建设项目将麻磡河及其支流,以及原本作为水利功能的调蓄池设定为景观水体,与西丽湖统一纳入到湿地水系景观。水岸边建设有低干扰设计的木质栈道,种植有菖蒲、鸢尾等景观湿地植物,打造软化生态边坡景观。

该项目还尤为注重湿地的原生态保育,通过生物与工程相结合的治理措施,恢复了水网的自然形态,营造了生态良好的水乡景观。无论是观鸟、摄影,还是休闲散步,都能让市民在这里感受到生态与文化的完美交融。与此同时,湿地的水体净化功能也为周边居民的水质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写意三河

无疑,“小微湿地+”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展现了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完美实践,让生态保护与城市生活相得益彰。

如今,随着两处小微湿地的浸润,环西丽湖绿道已将城市、山林、水系与村落连接为一幅和谐隽秀的山水田园图,孩童们欢快地奔跑嬉戏,青年人结伴在此骑行健身,老年人呼吸天然氧吧……市民们在此尽享大自然馈赠的宜居美趣。

(图片由南山区提供)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段琳筠 通讯员 庄梦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