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湿地 共筑未来:COP15大会将讲述“从深圳到世界”的创新模式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07-24 22: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以“保护湿地,共筑未来” 为主题,《湿地公约》第十五届缔约方大会(简称“COP15大会”)7月23日-31日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城开幕。大会聚焦湿地在维持生态健康、生物多样性和气候韧性方面的重要作用,邀请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深圳市政府、国际红树林中心、红树林基金会等机构主办、协办多个东道国活动及重要边会,介绍“从深圳到世界”的社会化参与湿地保护模式创新,加速推进全球红树林与湿地保护行动。

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的日与夜。通讯员 胡柳柳 摄

大会期间,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国际红树林中心及柬埔寨、马达加斯加、阿联酋的国家部门将联合主办“加速全球红树林与湿地保护行动:科学引领、伙伴协同与可持续发展目标落实”边会,通过科学合作推动全球红树林与湿地保护,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其中,国际红树林中心将重点介绍该中心建立以来开展的国际合作、创新监测技术和基于社区的红树林保护方法。红树林基金会联合创始人、执行理事长孙莉莉作“社会化参与下的湿地保护:从深圳到世界”的主题演讲,分享深圳依托社会组织推动湿地保护的模式创新。

此外,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在会上介绍“中国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方案: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连接湿地、迁飞通道、人和机构”的边会上,红树林基金会等4家主办机构将从生态、社会和制度三方面探讨全球湿地网络连通性,提出基于迁飞区经验的保护建议,介绍中国在迁飞区保护的政策与实践,发布勺嘴鹬在滨海湿地的保护案例,分享案例集《湿地力量-湿地教育CEPA中国案例汇编》。大会还将向全球优秀机构颁发 “湿地教育中心星级奖”,推动探索以多种机制提高全社会对湿地保护的能力和动力。

福田红树林国际重要湿地的日与夜。通讯员 胡柳柳 摄

湿地是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共同构成地球三大生态系统。1971年2月,18个国家在伊朗拉姆萨尔签署《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并于1975年12月生效。这是全球第一个政府间多边环境公约,旨在防止作为众多水禽繁殖和越冬栖息地的湿地的丧失,并通过倡导“合理利用”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公约于1992年7月对中国生效。截至2023年,公约缔约方达172个,每三年召开一次缔约方大会(COP)会议。

中国加入《湿地公约》30多年来,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事业,也有力促进了全球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6月1日《湿地保护法》公布。2022年11月,COP14在中国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举行,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COP14通过21项决议,包括中国提议的《设立国际红树林中心》《将湿地保护和修复恢复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小微湿地保护和管理》等三项决议,达成“武汉宣言”和《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等多项重要成果。2023年2月,福田红树林湿地等中国18处湿地获公布新增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4年11月,国际红树林中心成立协定在深圳签署,首批18个成员国代表共同签署协定并为国际红树林中心揭牌。2025年4月,《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5-2035年)》发布,深圳到2030年建成国际湿地城市,到2035年建成国际一流的滨海湿地城市。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