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精心铺陈“小而美”,汇聚文旅大流量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07-30 01:3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竹筏轻点翠江,丹霞倒映水中——在湖南郴州精心铺陈的“小而美”文旅体验线上,每一处微场景都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流量密码。7月28日,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十名媒体记者走进湖南郴州,实地观摩郴州“小而美”文旅场景,沿着日间与夜间两条精心设计的线路,沉浸式体验郴州文旅新场景的独特魅力。

从飞天山翠江码头出发,乘竹筏穿行于红岩峭壁间,在丹霞地貌中感受“无一山不奇,无寸土不丽”的自然奇观;随后沿“九龙水寨-瓦窑坪古村-马皇丘-711时光小镇-长卷文旅城”线路,从山水风光到创意街区,体验郴州“小而美”场景的多元融合。

瓦窑坪古村以“修旧如旧”重现“小南京”繁华:明清时期的三十六坊如今以“千年烟火气,郴州十二坊”焕新回归,鹊桥仙绣衣坊、王氏豆腐坊等传承传统工艺,游人可乘船溯江赏唐代石佛、登霞客楼品“油茶瓦鱼”,重走文人墨客的山水诗路。更值得关注的是,古村以“共建共管共享”模式让居民成为主角,江畔荒地变身观景民宿,90个新岗位带动400名村民就业,昔日沉寂古渡重现欢声笑语。

711时光小镇则是“时光穿越”的生动注脚:红砖红瓦建筑间,新华书店、光明照相馆等特色店铺还原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矿厂生活,1964年的《人民日报》、老式电话机等老物件唤醒集体记忆。作为我国最早的大型铀矿,711矿曾为“两弹一艇”提供关键原料,研学基地内的史料与实物,让嘉宾深刻体悟“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功勋精神,而老职工在树荫下乘凉对弈的场景,更添文旅开发的温暖底色。

当晚,记者一行走进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北湖不夜天” 与国家旅游休闲街区 “裕后街”。这两大地标,以截然不同却同样鲜活的夜间图景,展现了郴州“以夜为媒”激活文旅消费的生动实践。

北湖通过3D水幕光影秀再现韩愈叉鱼、女排拼搏等故事,云岛营地、青葱书屋、和平夜市等业态聚焦青年群体,实现 “夜娱、夜读、夜购” 融合,让曾被戏称为 “麻将岛” 的北湖变身活力舞台与文化客厅。

作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这片1.42平方公里的环北湖商圈聚焦做精做透。

水幕秀散场时,人流像潮水般漫向周边,据介绍,自提质改造后,这里“人潮涌动,万人空巷”的场景成了常态:和平夜市国潮街里,游客在特色摊位前驻足;24小时青葱书屋内,青年读者伴着湖风阅读;河边清吧年轻人三两成群,歌声悠扬;周边的商铺中,杀猪粉店24小时营业,转角的“猪脑壳”特色盒饭、火红的烧鸡公煲门店前辣意升腾,烟火气从晚餐持续到宵夜。

在郴州湘粤古道始发地裕后街,历经两千多年沧桑的麻石路、古码头、湘南骑楼勾勒出历史轮廓,老字号与新消费在此和谐共生:非遗市集展示湘昆、银饰锻制等技艺,创意茶咖、设计工作室点缀其间,游客既能品味传统小吃,也能在潮流买手店中淘选心仪之物。千年老街的焕新,为历史街区的“小而美”运营提供了生动样本。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仙桥上的游客正对着投影默念秦观的词句。这条千年古街,以“修旧如旧”留住历史,也用“夜食、夜游、夜娱、夜宿”注入新灵魂。内街的旅拍店热闹非凡,穿汉服的姑娘们正对着郴江取景;外街的直播镜头前,摊主举着郴州特产讲解,身后连廊连接的特色酒店人来人往。

老街区给了80、90后年轻创业者舞台,资料显示,这里不仅是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更是青年创新创业示范街,从文创手作到旅拍,新业态在青砖黛瓦间生长,20余家“四上”单位、年增的旅游收入,见证着“一江两岸、两塔一街”的夜经济版图逐渐变为现实。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李璐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