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田威
江南人的中秋节,自然有江南的特点。江南的特点中,最有特点的便是桂花。
我是个阅历不丰的人,少有出门,所以,即使从网络上知道,除江南之外全国各地也多有桂花,但我亲眼亲闻的桂花都是在苏州城里。所以,我私心里就会觉得,桂花独属江南。苏州城里的桂花星罗密布,每当秋风起,无论在城市的哪个角落,你都能随时嗅到阵阵缠人的甜香,古典园林中有,现代公园中也有,车水马龙的街道旁边有,少有人走的里巷转角也有。
当年完颜亮听到那句“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意的传闻,有人说真、有人说假,但那“三秋桂子”,所能勾起的人之色、香、味、意多种感知的涌涌而至,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些“感知们”,是如此的明晰、切近而急迫,以至于我都不知道在描述的时候,该怎样安排她们的顺序。
桂花又名木樨花,它盛开的农历八月,总会有几天很热的日子,甚至不亚于三伏酷暑。别处的人叫它为“秋老虎”,苏州人则称之为“木樨蒸”。因为江南水气多,冬天是湿冷,夏天是闷热,等到了八月流金,下得几滴秋雨,再秋阳一晒,可不是热气如“蒸”?但加个“木樨”做定语,仿佛人在蒸笼里,心却因为这香甜细小的繁花而稍得安定了。
所以苏州人特别喜欢桂花,当八月桂香起,酷爱风雅的吴地人,就又要呼朋引伴,去游虎丘、走山塘、攀天平、登灵岩……苏州四郊,端的是舟舆骈驰,游人如织。各种小生意的摊贩当然一路跟进,骆驼小担、灯船酒舫都生意兴隆。这个,被叫做“木樨市”。清代的元和(今苏州)人蔡云有《吴歈》百绝,其中有“七里山塘七里船,木犀香里沸歌弦。十千那够一船费,月未上弦直到圆”一首,那种木樨香中的精致、风雅、沸腾、繁盛,时至今日,还让人津津乐道。
但是,因为桂、贵同音,人们主要还是称它为桂花,以取其祥瑞的意思。所以苏州大大小小几百个园林里,几乎都种着桂花。有人家会在门口就种一棵,叫“开门迎贵”;一般是在进了轿厅的第一进天井,两边分别种着金桂和白玉兰,这叫“金玉满堂”;里面的庭院地方大些,就会种玉兰、海棠、迎春、牡丹、桂花,这叫“玉堂春富贵”,还有其他多种搭配法,都吉祥得很。
但其他的花再美,都比不上桂花。桂花被选为苏州的市花,自有它独特的精彩。桂花色美,无论是金桂还是银桂,那一团一团的金、银色,在三秋时节里,都能在高天流云的背景下,平添无数的喜悦和盛大。桂花香甜,那种甜,远远超过“沁人心脾”的程度,是从每个毛孔往你的身体里钻,又像纤柔的美人指,轻轻一勾,你就不由自主地把头扭了又扭,执著地想找到它的芳踪。
更主要的是,桂花还能吃。每至中秋花期,总会有人在树下铺上大张的报纸或者布垫,收集落花,然后洗净、装瓶,腌成糖桂花。苏州的糖桂花和别处的不同,会放一点盐。当鸡头米,或者酒酿圆子,或者糖芋艿,或者赤豆糊,或者等到冬天的冬酿酒,或者等到来年夏天的枫镇大肉面,或者其他的各种小吃,在起锅装碗的时候,舀一勺糖桂花浇进去,那丝丝的咸味便如点睛之笔,让桂花原本的甜腻,瞬间如少女般清新、灵动,便有了层次丰富细腻的口感。这样,你在冬、春、夏,也能品尝到秋天的热烈和高远。
还有桂花糕的“高”,桂花糖芋艿的“圆”……中秋的夜里,天上一轮月满,人间万家团圆。苏州人斋月的长案上,有嵌着桂花的五仁月饼,有浇着桂花的冰糖芋艿,在一世界氤氲的桂香中,遥拜月宫桂树下的仙人,真正是满眼的富贵不尽!从没有一个节气,像中秋一样,让你深刻地感知到,此时,你身在江南。
编辑 董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