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齐聚深圳共话“水”发展 诺奖得主也来了!

​读特记者 吴德群 文/图
2017-12-01 12:28
摘要

11月30日,中科龙岗技术转移中心、中以水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以色列水技术协同创新闭门研讨会”在中科龙岗技术转移中心举行。

11月30日,中科龙岗技术转移中心、中以水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以色列水技术协同创新闭门研讨会”在中科龙岗技术转移中心举行。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来自以色列的丹·谢德曼教授牵头的以色列水技术专家,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就中以水技术协同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中组部外专千人Ghani Razaqpur教授,南开大学中加水与环境安全联合研发中心主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黄津辉教授等出席。

东江环保、铁汉生态、中建南方、中兴环保研究、朗坤环保集团、深圳中科欧泰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深圳环保龙头企业代表参加了研讨。

中科龙岗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王萌表示,中科龙岗技术转移中心自设立以来一直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各院所保持着密切联系,同时也在不断探索与国际前沿技术的有效对接。中城新产业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爱明说,希望借助这次研讨会,强强联合,共谋发展,将双方的资源、技术结合起来,开展针对国内污水处理、土壤整治等环保方面的产业化工作。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庄绪亮副主任在主题为“黑臭水体治理技术集成与应用”的报告中指出,黑臭水体问题看表面是在水里,其实根源在陆上。例如,水系流域的生产力提高带动生活污染、工业污染等污染负荷增加,超出河流、湖泊系统承载力,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及局部发黑。虽然目前大部分城市处于黑臭型城市水体,有的城市在向灰色的城市水环境过渡,但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生态型城市水环境。

丹·谢德曼教授分享了有关水资源科学管理、水污染防治、土壤治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经验,重点介绍中以水技术协同创新平台的重要意义。通过在以色列与多家有着先进技术的企业、机构建立的合作平台作为支撑,积极打通与中国技术协同创新的渠道,从而满足各级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的需求。同时,随着中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扎实的将以色列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引入中国,为应对中国越来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出谋划策。

在双方专家项目介绍交流环节,中科院生态中心研究员王军详细介绍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以色列的Balasha-Jalon Infrastructure Systems(缩写为BJIS) 合伙人Doron LEVIN 先生分享了污水处理厂设计方面的经验。据了解,其55度高温厌氧消化技术目前在国内还属于空白。

深圳很多企业都需要对污水做回用,但是成本又很高,很好奇海水淡化成本到底有多少;关于污泥减量处理技术,它能把污泥变成可燃性气体,然后污泥变成肥料用于农业,那这个技术产生的效益会怎么样?需要投入多大规模才可以做?针对在座的企业代表提出来的实际问题,与会专家分别进行了一对一的详细解答。

据中科龙岗转移中心透露,借本次会议为契机,将加强与会专家的合作,推动建立深圳环保产业发展沟通机制,为深圳环保产业建言献策。

见习编辑 黄小菊

(作者:​读特记者 吴德群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