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城中村的印象是什么?如果有坐落在城中村的人才公寓,你,会心动吗?
脏乱差之下畸形的繁华,三教九流间的不眠与不休……对许多人而言,旧有的城中村,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居所,但却往往是“深漂”来到这座城市后,首先得以落脚的地方,也是许多人精神寄托之一。
而今,伴随着“新城中村”改造计划的实施,福田区有望率先走出中心城区“旧改”工作的新路径。
今年起,福田区计划用2到3年的时间,对辖区15个城中村以及部分老旧住宅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总投资规模约20亿元,具体涉及管道燃气、消防安防系统、市政配套设施、体育文化设施等的铺设与完善,全力攻克城中村在城区建设、管理治理的这块“短板”,全面推进高品质一流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
同时,作为辖区“旧改”的创新工作模式,福田区还计划将改造后的城中村住宅纳入保障房体系。经过内外部环境整体提升,首批水围村35栋居民楼共计600多套住宅,经政府反租后,便有望于今年内参与人才住房类的分配轮候。
错落有致的沿街立面,清新整洁的巷道,以及管道燃气、供电、消防等一应俱全的公共基础设施……通过基础设施和环境的持续提升改善,水围村“宜居型城中村”的新形象,已渐渐打破了社会对“城中村”的刻板印象和固有看法,进而展示出其现代化、国际化、多元化的全新面貌。
通过社区软硬件及知名度的全面提升,水围不仅成为宜居、宜商、宜业的国际型社区,也成为福田乃至深圳的一张新名片。
相比常规的保障房,经改造后的城中村“保障型”住宅优势体现在建设速度快、综合成本小、位置优越、租赁性价比高、对城中村遗风保存完整等诸多方面。
城中村,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空间形态,一直备受争议。福田区现有15个城中村,据初步统计,村内建筑约7789栋,建筑面积约783万平方米,约占辖区总建成区域的15%。城中村内聚集了大量的打工人员、外来人口,居住人口达90万之多。他们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服务及居住功能,很大程度上维系着整个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由于年代久远,城中村很多市政配套和生活基础设施配套不全,特别是消防、燃气、供电等公共基础设施缺失或老化,既对人们生活造成不便,加之城中村人多楼密的特殊性,使得应急救援十分困难,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重新审视城中村对城市发展所起的作用,在传承城中村和老住宅区历史文化、对老建筑不推倒重来的前提下,完善市政配套、消防安防、体育文化等设施。可以说,水围村的成功变迁,是福田区城中村综合环境和产业升级的一次全新探索。
福田区有关人士表示,除了水围村之外,其他城中村住宅何时“效仿”,将取决于“新城中村改造”的实际进度综合确定。
编辑 牧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