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外集团1596名教师入户家访2424个家庭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07-21 19:4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市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15所分校联动,累计举办交流分享会60场,1596名教师深入2424户家庭,平均每户家访时长1小时,形成2486份家访记录表……通过一场跨越一整个学年的行动,从校园到家庭、从倾听到共鸣、从实践到沉淀,南外集团将家访从“简单沟通”升级为“精准育人”的载体。

“家访的本质是‘看见人’——看见分数背后的鲜活生命,看见校园外的成长轨迹。”去年暑假,南外(集团)党委书记、南外高级中学校长梁明利用假期走访21户高三学生家庭,走访区域涉及光明、宝安、南山、福田、罗湖、龙华、龙岗,学生的感动、家长的热切让他感受到“家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伴随活动开展,这场行走也从去年秋季学期初启动的“家访月”渐渐持续变成了“家访年”。

这一年,南外(集团)文华学校周晓玲老师以“共情”为钥,在倾听中解锁家庭育儿的困惑;南外(集团)高新中学陈燕鸿老师创新“线上+线下”沟通模式,让忙碌的家长也能深度参与;南外(集团)香山里小学郑梨花老师用专业与耐心,帮助孩子重拾成长信心……这场跨越寒暑的“教育行走”里,有深夜家访的灯光,有化解矛盾的智慧,他们的脚步一步步化作了家庭教育的和弦。从促膝长谈的成长策略探讨,到与孩子共做手工的温情互动,再到为特殊学生定制“一生一策”的帮扶方案……南外各集团校实现了“全覆盖”与“精准化”并重、“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实践探索”与“课题研究”同步,让家访成为南外“全景式沉浸式理解学生”的核心路径。

南山区教育局公民中心主任、家庭教育促进中心主任刘万讲表示,“十四岁不是简单的年龄数字,而是孩子从‘儿童’迈向‘青年’的关键转折期,如同一场充满‘内在冲突’与‘外在碰撞’的成长‘战役’。他们的许多行为不是故意‘叛逆’,而是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构建‘自我边界’,而家庭教育的本质在于爱、尊重和欢乐。” 为期一个学年的家访,也让这样深层的教育智慧,通过老师传递到了一个个家庭中。南外滨海小学崔丽华老师就曾感慨,“我感受到,家访是一个学生被看见的过程。”

“老师家访时带来的不仅是建议,更像是穿透云层的暖阳。”滨海学校家长王欣秋道出许多家庭的感受。她回忆,老师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更留意到家庭育儿的困惑,“那种被理解、被重视的感觉,让我们对教育更有信心。”

谈及推动整个集团开展家访,梁明坦诚地表示,家访不仅是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的基础工作,是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以爱育人的必由之路,更是南外“做真教育、真做教育”的应然举措。“我始终认为,教育的‘术’是变化的,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创造与变革。而教育的‘道’是永恒的,越是在急剧变化的时代,越需要我们正本清源、做教育应该做的事、做回教育本身。教育本身是什么?毋庸置疑,就是育人——关注、理解学生,懂学生。”

据透露,未来南外将建立“校长带头、班主任为主、科任教师参与”的家访长效机制,让家访工作成为南外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被理解、被关爱中,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