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特热评 | 天价雕塑事件两年没结果,谁在“设卡”?

读特评论员 吴凤颖
07-11 15:15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刚脱贫三年的县城、715万元的单体城市雕塑、记者被辱骂、自媒体博主被威胁、两年调查无果......这些关键词的叠加,让这封装两年的事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刚脱贫三年的县城、715万元的单体城市雕塑、记者被辱骂、自媒体博主被威胁、两年调查无果……这些关键词的叠加,让这封装两年的事件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2023年8月,河南省鲁山县花费715万元建牛郎织女爱情主题雕塑引发舆论哗然,当年8月29日,鲁山县住建局局长党某某被免职;8月31日,平顶山成立联合调查组调查审查,表示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10月8日,平顶山市政府回应调查结果已在国庆假期前向上级汇报,尚不清楚调查结果公示节点。

时过近两年,有市民追问此事,平顶山市12345转鲁山县热线办回复称,目前仍在进行调查审查工作。

从平顶山市政府“调查结果已上报”到两年后鲁山线热线办的“仍在调查”,答案是如此的吊诡。

鲁山县的这尊雕塑,立项之初就充满争议,进而引发民众三问,且无一获解。

一是715万元造价的雕塑对于一个刚脱贫的县城是否有必要?根据招标文件,雕塑需由“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设计以展示城市形象,但呈现的结果却极具反差,网友吐槽“又贵又丑”。这不禁让人怀疑招标方是否提前与特定供应商“勾兑”,是否存在利益输送或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公共财政支出是否遵循了“合理、必要、透明、科学”等原则?

二是为什么“未批先建”,招标程序是否公平、公正?有网友发现雕塑基座早在中标前就已动工。当有记者追问此事时,却遭到公职人员辱骂;自媒体博主评论此事时,遭遇威胁。

三是一起看似并不复杂的公共事件,为何调查成了“马拉松”?迟迟未公开的真相背后,究竟有何隐情?是效率低下还是刻意回避?官方回复的“正在审查”显然难以服众。一方面,事件涉及的造价是否合理、招标流程是否规范、是否有贪腐等问题不难查清,根本无需调查这么久;另一方面,公众的多次追问得到的都是敷衍回应,这种回避态度反而加剧质疑。

鲁山雕塑事件的意义已超越个案,成为检验基层治理能力的试金石。两年调查无果,说明相关制度和监督机制存在严重漏洞,到底谁来负责,是当时成立调查组的平顶山市,还是回复“仍在调查”的鲁山县,竟然没有明确主体。

是调查过程有人“设卡”,还是结果发布环节有人“设卡”,公众疑虑重重。

公共事件的调查不应成为“黑箱”,长久的沉默只会消耗政府的公信力。唯有以公开透明的态度直面争议,将事情来龙去脉调查清楚,尽早向公众释疑,依法严肃追责,才能取信于民。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张蕾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评论员 吴凤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