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和生活习惯改变,脊柱侧弯、腰腿疼痛、关节退化等骨科疾病困扰着超2亿国人,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全球每年仅因腰痛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超2000亿美元。
如何让老百姓更早发现隐患、更准防治疾病?10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骨科给出了创新答案——让人工智能(AI)走进诊室、飞入寻常百姓家,重塑骨科疾病筛查防控新模式,为患者带来触手可及的精准与便捷。
影像诊断快又准
走进中山七院骨科,AI系统正扮演着“火眼金睛”的角色。面对复杂的X光、CT等影像资料,它能迅速捕捉人眼难以察觉的细微病变,如早期的骨质疏松、脊柱侧弯或关节磨损。系统自动标记异常区域,辅助医生精准定位病灶,将筛查效率提升30%以上,达87 %,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待明确诊断的时间,为早期干预赢得宝贵窗口期。
中山七院骨科医生正利用AI系统分析患者影像资料,精准定位病灶。
居民在家走路APP便能实现初筛
技术创新的步伐不止于诊断。中山七院骨科团队基于海量数据分析,研发出骨科疾病风险评估模型。只需整合患者的基础信息、生活习惯及简易检测数据,模型便能预测如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常见病的发生风险。更贴心的是,医院将技术浓缩于“智脊健康”等手机APP中。居家老人只需用普通智能手机拍摄行走步态,APP便能进行初步筛查和风险评估。
深圳社区居民在家中通过智脊健康APP拍摄步态,进行便捷的脊柱关节健康筛查。
这项技术的“温度”已在百姓生活中显现。一位深圳社区常年居家的老人,正是通过手机APP的便捷筛查和AI评估,发现了早期颈椎病变风险。在医生远程指导下调整坐姿并开始居家康复训练,成功避免了病情恶化。“真没想到,在家用手机拍拍走路的样子,就能发现问题,还教会我怎么预防。这才是真正把病‘挡’在家门外!”老人感慨道。这正是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民生应用的生动写照。
经过优化的AI算法可在普通智能手机上流畅运行,实现居家健康监测。
打造智慧骨科新高地
作为深圳市首家骨科疾病与脊髓神经损伤诊治研究中心,并与北京积水潭医院田伟院士团队深度合作,中山七院骨科拥有高水平的“三名工程”团队。中山七院副院长、骨科专家魏富鑫主任医师表示:“我们以‘科技为民’为宗旨,将最前沿的AI技术与临床痛点深度融合,目标就是让精准医疗更可及、更普惠。从提升院内诊断效率,到赋能居家健康管理,我们致力于构建覆盖‘筛、防、诊、治’全链条的智慧骨科新范式,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团队将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多学科协作,让更多患者享受到“家门口”的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
魏富鑫表示,中山七院将持续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充分发挥智慧医疗优势,将此类惠民技术不断深化推广,为筑牢全民健康防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深圳力量。
(受访者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