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音“锡”声,遇见无锡的另一面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宽
07-09 07:5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百年工商名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8622家、总产值达2.66万亿元,民营企业500强,分榜单及总数连续6年蝉联江苏省第一……谈及无锡市,多数人马上想到他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产业规模。

事实上,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音乐之都”,魏晋有吴歌,唐宋有歌舞音乐和词牌曲牌,明清也有戏曲及各类民族音乐流行。无锡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二泉映月》是全球华人最熟知的乐曲之一,被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带向太空,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记忆名录》,回荡在世界各地的大剧院、音乐厅。

但无锡,不仅有传统音乐,更是“爱乐之城”。近年来,无锡正在从“民乐之乡”走向“音乐之都”。无锡交响乐团的迅速壮大崛起正是其中的精彩写照。

7月8日,粤港澳大湾区媒体无锡行走进无锡交响乐团,恰逢他们彩排时间。崔粲、郑晨宇、杨曦萍等来自大湾区的乐手也和媒体进行交流。演奏员崔粲来自广州,他表示,家乡广州特别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的音乐,无锡在这方面跟广州非常相似。期待无锡与粤港澳大湾区之间的艺术碰撞。

像崔粲这样从五湖四海来到无锡交响乐团的不在少数。无锡交响乐团成立时间不长,引才力度很大,汇聚了海内外精英,有多名外国友人,也有来自大湾区的乐手。这支平均年龄28岁、成员包括多位外国友人、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年轻乐团在成长中书写着一座城市的音乐传奇。

自2023年6月18日成立至今,无锡交响乐团刚过了两周岁生日,他们坚持“专业化、年轻化、国际化”的建团思路,完成各类演出活动近百场。比如,在7月1日晚,央视播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 周年交响音乐会。联合演出的8个乐团单位,其中7个“国字头”,无锡交响乐团成为唯一地方乐团。

如今的无锡,依托城市深厚的音乐文化积淀、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浓厚的音乐文化氛围,正在全力打造并申报“世界音乐之都”称号,有望成为全球第七个“世界音乐之都”。

“世界音乐之都”称号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是一种对整座城市的音乐文化的肯定和极高赞誉。目前一共有六座城市获此称号,比利时根特,英国格拉斯哥,意大利博洛尼亚,奥地利维也纳,西班牙塞维利亚,中国哈尔滨。

(受访者供图)

编辑 刘彦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