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中暑分几个阶段,这些防护措施赶紧收藏→

读特新闻记者 陈雯莉 文/图
07-08 21:54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摘要

如果轻度中暑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也有可能发展成热射病。

近日,山东青岛大学一位宿管人员疑因高温中暑离世的消息引发关注。今年6月以来,国内多地高温天气突出,中央气象台连续多天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多地气温在35℃以上,中暑、热射病等风险也随之增加。若遇到中暑或热射病应如何急救?如何在高温环境下预防中暑?7月8日,读特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深圳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医生温童。

中央气象台7月8日06时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图源:中央气象台微博)

热射病是最严重、病死率最高的中暑

“最近天气炎热,到医院就诊的中暑患者有所增加。”温童表示,大部分中暑患者的症状比较轻,表现为出汗、口渴、全身乏力、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的体温还会出现低热;另外有少数比较严重的患者,送到医院时病情已经很凶险,出现高烧、说胡话、抽搐、嗜睡、呼吸急促甚至昏迷等症状。

在高温天气下,中暑是常见的健康问题。据深圳市急救中心今年6月发布的数据,6月1日至6月25日,深圳120共接诊中暑患者51人,其中病情较重的有9人,大多是在工地、餐馆等高温环境下工作或在户外活动的人群。

温童介绍称,中暑在医学上被称为“热相关性疾病”,指的是在高温环境下,因身体中的水、电解质丢失较多,散热出现功能障碍而引发的机体热损伤疾病,最常见的是脑功能和心血管功能受损。

她表示,中暑根据严重程度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其中,热射病是最严重、病死率最高的中暑类型,容易引发脑、心脏、肝、肾、肺等身体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死亡。相关数据显示,热射病的致死率可达40%-70%左右。

“一般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人,还有进行高强度体力活动的人,更加容易出现热射病。”温童举例称,建筑工人、封闭车间的工作人员、运动员、消防员是热射病的高发群体。另外,老年人、婴幼儿、有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过度劳累或睡眠不足的人员也比较容易出现热射病。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出现比较轻的中暑症状但没有引起注意和得到及时治疗,1-2天后也有可能发展成热射病。

深圳高温天气持续。

温童表示,中暑一开始的症状比较轻,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等全身不舒服的表现。若病情严重,可能出现高热,体温最高能达到40℃以上,还有可能出现胡言乱语、抽搐、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由于该病会损害其他器官,因此也有可能出现呼吸急促、胸闷、尿少,甚至是无尿的情况。

中暑急救,特别人群尤其要警惕

若身边有人出现中暑或热射病的表现,应该如何急救?温童表示,最主要的急救办法就是有效、快速地降温。

首先是给患者脱衣服或带患者脱离高温环境,转移到通风处或空调房的位置。其次,可以将患者除头部以外的身体浸泡在凉水之中,或用冷水擦身,或用毛巾包裹着冰袋敷在患者的脖子、腋窝和大腿根部等有大血管分布的位置。

第三是补水。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配合进食,可以少量多次喝一些运动饮料和淡盐水,补充水电解质;如果患者神志不清或出现呕吐,就不能强行喂水,不然可能会呛咳窒息,这时应马上拨打120。若患者已经昏迷了,没有心跳和呼吸,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应进行心肺复苏。

“在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情况下,通过降温、补水、补充电解质的处理,一般几个小时之后症状就会有好转。如果经过以上处理,病情没有好转甚至加重,就应该立即到医院救治。”温童提醒称,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婴幼儿、孕妇和有严重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这些人群一旦中暑,即使症状比较轻,也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诊治,因为他们的病情发展往往会比普通人群的更快。

室内闷热容易引发热射病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中暑?温童建议,首先是避免高温,尽可能减少外出,尤其是老年人、婴幼儿、孕产妇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如果必须外出,需做好防护措施,比如戴太阳帽、戴太阳镜、涂防晒霜以及穿比较宽松透气的浅色衣服等。

其次,应保持环境的通气、凉爽。不要将孩子、老人和宠物单独留在密闭空间里如车内,或不通风的室内。在室内可以开风扇、空调,保持室内通气通风。“之前曾接诊过一些老年患者,因为省钱不舍得开空调,从而导致严重中暑。”温童提醒称,高温天气下,室内不开空调比较闷热,也会容易引发热射病。

此外,还要主动补充水和盐,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若已经出现口渴的感觉,说明身体可能已经严重缺水。普通人一天至少要喝1.5升的水,在高温环境工作的人群则需要喝得更多。

编辑 孔盼成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关越 三审 郑蔚珩

(作者:读特新闻记者 陈雯莉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