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不动产登记四类“即交”服务常态化

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08:3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深圳近期推出多宗“招拍挂”居住用地,除了区位与配套等优势,一项贯穿不动产全生命周期的“即交”服务改革,也成为市场认可的亮点。记者7月2日从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获悉,通过流程再造、数据赋能和协同创新,深圳已实现“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竣工即交证”“抵押即交证”四类服务的常态化运行,为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提供坚实保障。

民生工程加速度

交房即交证“零时差”

“从签收钥匙到领取‘红本’,当天完成!这在过去可能要一两年时间。”在坪山区某新建楼盘入伙现场,业主们手捧坪山大鹏登记所新鲜出炉的不动产权证书,难掩激动之情。

这一场景的实现,得益于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自2021年起全面推行的“交房即交证”服务。以该楼盘为例,开发企业提前为项目线上申请转移登记,批量为购房人启动办证申请,商定好交房与交证的日期和地点,便可实现开发单位交房与登记中心发证同步。

除现场服务外,购房人也可随时随地线上完成办证流程,领取电子证照或邮寄领取纸质证书。目前,该服务模式已覆盖全市新建商品房项目,为市民群众“住有宜居”提供“收房领证零时差”的暖心服务。

土地供应提质效

交地即交证“加速跑”

今年5月,宝安区三宗重点项目产业用地的权属登记与土地交付同步完成,为项目开工争取了宝贵时间。“按传统流程,从土地成交到拿证至少需要30个工作日,如今有了‘交地即交证’服务,我们的设备当天就能进场,可以早不少时日开工了!”某“20+8”产业集群园区项目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仅建设期缩短一项就能节省贷款利息数百万元。

这场行政审批的“瘦身”改革,得益于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与各部门突破常规流程,通过审批流程并行、数据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用地手续核发与不动产登记协同,从传统的串联审查变为并联办理,实现了建设项目土地供应和不动产登记无缝对接、全程网办、一站式办理,显著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为深圳重点工程项目的落地按下“加速键”。

产业升级新引擎

竣工即交证“无感办”

在龙岗区某产业园竣工验收现场,企业代表许先生同时收到了竣工备案表和不动产权证。“过去跑住建、规划、登记等多部门审批,手续繁琐,时间漫长,如同熬人的‘马拉松’。现在竣工与拿证无缝衔接,大大节省周转成本。”许先生感慨说。

这种以“零跑腿”“零等待”为特征的“无感办”背后,是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推出的“竣工即交证”服务。通过完善优化协同机制,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阶段同步“容缺受理”首次登记业务,提前介入地籍调查、数据采集、资料审核等工作。符合条件的项目,一待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即可同步领取不动产权证书,实现早日开工投产,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金融活水强支撑

抵押即交证“即时达”

在南山某商业综合体项目现场,企业与银行代表共同体验了“抵押即交证”服务的高效便捷。项目首次登记和抵押登记申请两项服务,一套材料、一个窗口、一次办结,当日即取得不动产权证和抵押权登记证明。“这真是项目融资‘及时雨’,使企业的融资周期大幅缩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效率提升60%。”企业财务总监直言,“这为项目二期建设一解燃眉之急。”

自“抵押即交证”服务常态化运行以来,深圳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流程再造,将传统分步办理的首次登记与抵押登记合并为“一件事”组合办。而依托区块链技术支持的数据实时共享、电子证照互认,使金融机构可提前介入项目尽调,企业抵押融资实现了简流程、缩时限、降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金融活水。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秦绮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