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梦工场闪耀NovaX国际创投嘉年华2025,深港科创融合赋能大湾区创新生态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07-02 18:2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7月1日,NovaX国际创投嘉年华2025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举办,这场由“创新香港”与NovaX联合主办的亚洲顶级创投盛会吸引全球数千名参会者、500余家国际投资机构及300多家初创企业齐聚香港,共同构建全球资本、创新技术与产业落地紧密结合的创新生态。作为深港科创融合核心平台,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下称“前海梦工场”)与NovaX达成意向合作,携途龄科技、智掂科技、智法数科、创冷科技、睿思芯科等二十余家园区企业组成展团亮相,借论坛交流、展区展示、路演对接等形式,向世界展现梦工场科创生态活力。

记者获悉,梦工场与NovaX达成深度合作意向,于嘉年华期间落地共建“深港国际创投资源池”、联办“前海-NovaX双周路演”、互设“创新联络官”机制、开发“湾区科创指数”等举措,进一步构建深港融合的协同发展格局。

多维解构前海科创生态“湾区速度”

论坛现场,前海管理局刘桂林副局长表示,深港合作是前海的核心使命与最大优势。他特别介绍了前海在推动深港协同创新方面的最新实践——2024年8月推出的梦工场“1510”新模式。该模式致力于构建“香港基础研发+湾区成果转化+国际市场共享”的深港科技成果转化“前海模式”。

深圳前海梦工场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莫伟轩主持,特邀弘毅投资投资总监刘昕、香港大学科创总监汪鹏、睿思芯科CEO谭章熹三位嘉宾,从资本融合、科研转化、企业成长三大维度,解码前海科创生态圈的“加速密码”。

作为资本力量代表,弘毅投资投资总监刘昕以“智慧资本的湾区创投实践”为题,解析前海借政策创新搭建的高效资本对接体系,直观呈现大湾区资本流动“快节奏”,诠释全球资本与湾区科创的融合效率。

香港大学科创总监汪鹏分享iDendron孵化模式的突破性成果,其团队研发的生物传感器技术,从高校实验室到前海企业量产线,呈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湾区纪录”,展示深港科研协同的“加速度”。作为梦工场孵化的明星企业代表,睿思芯科CEO谭章熹详解RISC-V处理器从创意萌芽到流片量产的全流程,特别提及梦工场“深港双实验室”资源,助力缩短芯片迭代周期,印证企业在生态圈中实现“从创意到产品”的快速落地。

“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前海,初创企业蓬勃生长,投资者回报加速兑现,这里正以创新活力构建未来。无论你是怀揣愿景的企业家,还是探寻机遇的投资者,前海都是理想之选。期待与各位在展馆继续探讨大湾区如何重塑可能,共赴这场科创征程。”莫伟轩表示。

梦工场基金助力加速国际化资本资源集聚

在本次创投交流对接会上,梦工场携旗下梦工场基金重磅出席,与全球多家知名投资机构展开了深度洽谈。梦工场基金依托NovaX国际资源网络,精准聚焦跨境资本对接。

活动现场,梦工场高效对接投资机构超过20家。这一规模化的精准对接,不仅显著拓宽了基金的国际资本渠道,加速了募资进程,更关键的是,它为后续筛选和组建聚焦不同战略新兴领域的子基金,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合作资源储备,是构建多层次、国际化基金生态的关键一步。

谈及基金发展策略,梦工场相关负责人梁声宇强调,通过NovaX网络,他们将为梦工场基金注入深厚的“国际化基因”与全球化产业洞察。此次对接会为我们开辟了高效的母基金募资新路径,同时也为未来子基金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布局奠定了坚实的LP资源基础和跨区域资本协同能力。

在NovaX嘉年华的专访中,面对梦工场如何实现从初创服务向产业加速器升级的提问,莫伟轩将答案指向了深港深度融合的独特基因。

他表示,“我们运营团队由60%内地成员与40%香港成员构成,这种互补性组合是实现无缝协作的关键。目前,园区空间分配率已超90%,年接收申请超400份。”

据最新统计,截至2025年5月,在孵的589家团队中,港澳台及国际团队占比高达86%,累计孵化企业融资总额突破62亿元人民币,成功培育出包括7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8家“专精特新企业,包括2家国家级“小巨人”在内的标杆企业。

莫伟轩还强调,国际化是实现这一宏大目标的战略核心。平台已与10个国家建立实质性合作,触达超百家海外机构。接下来,前海梦工场将通过梦工场基金投资子基金及直接注资,构建“扶植港人港企的基金群”,吸引更多国际初创企业入驻。

(图片由前海梦工场提供)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甘霖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闻坤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徐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