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联合“学习强国”深圳学习平台推出的大型访谈节目《破局者说:深圳创新创业故事》,聚焦于这座城市创新创业浪潮中的标杆人物与故事。本期节目走进深圳奥萨医药有限公司,对话首席科学家徐希平。
从赤脚医生到哈佛教授
徐希平的事业征程始于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生涯。17岁下乡时,他和其他赤脚医生一起,通过“送药到手,看服到口”的执着,用最朴素的办法硬是将当地疟疾发病率从90%多降至10%以下,这段经历让他第一次体会到预防的巨大力量,并敏锐察觉到中国基层疾病预防的迫切性。1988年,他成为首位进入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来自中国的博士后,导师的寄语却道出更深层价值:“你曾是赤脚医生,深刻了解8亿农民的健康问题,希望你能把哈佛大学的慢病预防方法和成功经验应用到中国基层。”
本世纪初,当美国脑卒中死亡率已经下降了80%,中国脑卒中发病率却以每年8.7%的速度井喷式上升。“每15秒就有1例发病,中国已是世界脑卒中第一大国。”2006年,深圳出台生物医药发展规划,徐希平毅然放弃哈佛教职回国创业:“当时中国基本没有创新药,几年才批准一款新药。我们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用中国方案改写脑卒中预防指南
徐希平与国内专家团队合作发现“H型高血压”——伴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的高血压,该类型占中国高血压患者75%,是中国脑卒中高发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他与数十位中国专家合作启动了覆盖2万余人的“中国脑卒中一级预防研究(CSPPT)”。2015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头版刊登CSPPT成果, 震动学术界。研究显示:使用含叶酸的复方降压药使脑卒中风险比单纯控制血压能再多降21%。
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首席科学家霍勇教授代表团队宣布这一成果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这项研究成果被写入多项国内外脑卒中防治指南,近十年来全球发表的10余项研究验证了这一重要科研成果。徐希平教授和国内专家团队合作研发的“依叶”药物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把补充叶酸预防脑卒中的循证医学成果写进了欧美脑卒中预防指南,实现了“为全世界开大处方”的梦想。
AI破解5000万脑卒中危机
面对“2050年中国脑卒中患者或达5000万”的预警,徐希平再次与国内临床专家合作,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脑卒中精准预防转化应用方案,与人民网共建的“脑卒中预防AI+健康家园”模式,向全国推广:“预计广泛应用后每年可减少上百万新发脑卒中患者,助力基层千万家庭摆脱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助力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健康乡村振兴。”
深圳:梦想生根的沃土
回顾创业历程,徐希平用“梦想成真”定义深圳精神:“在这里播下理想的种子,这块肥沃的土壤和辛勤的园丁就会助它生根、开花、结果。”他特别强调深圳的前瞻性政策:“2006年生物医药规划吹来创新春风,让我们敢为天下先。” 如今,这位曾走村串户抗疟发药做预防的赤脚医生,正带领团队践行更宏大的使命,他说:“习近平总书记说‘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作为深圳企业,我们有决心通过抓住H型高血压这个关键问题,力求实现中国脑卒中高发趋势逆转,我们要继续‘做中国创造的药,给世界开大处方’。”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徐雅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