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自行车比赛(以下简称“残特奥会”)在深圳龙岗正式开赛,这也是残特奥会深圳赛区的首场赛事。
赛场上选手们用汗水诠释着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赛场外一群“小海豚”为精彩赛事的举行默默地奉献,来自深大、南科大、深信大、哈工大(深圳)等多所高校的青年志愿者们凝聚成了一股坚实而温暖的后援力量,默默支持着赛事的顺利运行。
本次自行车赛事作为深圳赛区的揭幕战,赛程从7月1日持续至7月8日。比赛分为场地赛和公路赛两大项,其中场地赛46个小项,在龙岗国际自行车赛场举行;公路赛59个小项,在龙口水库举行。
来自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特别行政区的16支队伍(广东两队),共188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将在为期8天的比赛中,向自行车项目总计105枚金牌发起冲击。
早上6点天色刚亮,当城市还沉浸在晨雾中时,来自深信大的“小海豚”们已集结完毕整装待发,奔赴赛场准备开启一天的志愿工作。
志愿者处、综合协调处竞赛处、场馆和信息化体育展示颁奖、新闻广电宣传处观众服务处、器材保障……在赛场内,遍布赛场的14个不同处室如同精密的齿轮紧密咬合、互相配合确保赛事服务运转顺畅。
在新闻中心与转播区,“小海豚”们身影忙碌,他们高效协助媒体搭建着赛场联通世界的桥梁。
“器材就是运动员的‘武器’,容不得半点闪失!”器材保障组的志愿者郑重地说道,他们虽然不在聚光灯下,却承担着沉甸甸的责任,维护与管理着比赛器材,保障赛事的安全、公平,进行医学分级的志愿者们高效协助分级工作,细致引导每位运动员前往分级室并协助维护等候区的秩序与环境。
行政接待组的“小海豚”们以微笑和专业迎接着各方来宾他们答疑解惑、精准指引,是赛事流畅运转的“润滑剂”。
赛场外,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抵离志愿者们早在赛事开始前就已开始“忙碌”:当运动员的航班落地,身着白上衣、头戴蓝帽子的志愿者第一时间与代表团领队仔细核实信息,对接航班动态、轮椅及托运行李情况,确保每一位来到深圳赛区的运动员顺利坐上接驳巴士。
当最后一名运动员登车,另一批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志愿者便随车出发。
他们全程护送运动员安全抵达酒店,并协助酒店提供入住登记、接待咨询、行程协调等接待服务,完成“最后一棒”的温情传递。
赛场内来自深圳大学的礼仪志愿者们组成了“青春礼仪天团”,为赛事提供专业的礼仪志愿服务,一份份礼品、一个个奖牌递交到运动员上的手上,她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不仅彰显着专业、优雅的礼仪姿态,更传递着赛事的精神内涵。
来自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的志愿者们正努力跟随专业人士学习基础的手语让自己尽可能地与每一位运动员交流确保沟通传达到位、服务传递到心。“小海豚”们在用心传递温暖的同时,想方设法让服务变得更便捷、更高效。
(图源:青春深圳)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甘霖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闻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