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从媒体融合到“系统性变革”的深研报告 | 人文天地·新阅读

喻国明
06-29 09:13
摘要


辜晓进教授是横跨学界业界的专家:他曾在新闻媒体实践一线,也转战至学界教书育人。23年前的2002年,还在Shenzhen Daily(英文《深圳日报》)担任总编辑的辜晓进邀我为其著作《走进美国大报》作序,我叹服其内容之扎实、信息之丰富以及与当时中国报业实践之契合,我认为他正在实践一种全新的研究型叙事体例。该书出版后,市场反响热烈,还因有独特的撰写手法和翔实的事实数据而被新闻传播学界的师生高度关注。

此后,辜晓进走进大学任教,但他的学术兴趣仍在媒体研究方面,并且敏锐地抓住传统媒体转型的趋势,把重点放在了报业的数字化转型方面。他2018年出版的《重走美国大报——美国报业转型:颠覆与重生》,既是他2016年再次赴美进行专项调研的成果,也是他多年来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报业实践的研究积累。书中有大量媒体人访谈,也成为研究型访谈的一个上佳范本,被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者借鉴。

《走进中国大报——报业融合转型的中国样本》是辜晓进最新出版的大作,全书围绕传统报业数字化转型这一核心命题,紧扣转型实践的痛点、经验、教训和发展趋势,开展深度调研和论述,努力展现当前转型实践的丰富内涵和真实效果,为业界提供转型示范,为学界提供研究样本。在我看来,本书有几个特点:

选样典范,深度调研,有大量案例和数据支撑

本书以新闻出版署、中国记协及第三方平台的数据为参照,结合课题组与作者的研究积累,兼顾地区代表性,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10家在融合转型方面表现突出且成效显著的报业集团或报社。样本涵盖省、直辖市、省会城市、非省会城市和经济特区五类报业,包括上海报业集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深圳报业集团等。

本书调研由辜晓进率领的项目小组实施,历时两年多(2022年9月至2024年12月)。项目组对10家报业集团/报社进行了现场调研,并与约100位媒体领导(包括集团社长、总编辑、总经理及主要子媒体负责人)进行了一对一深度访谈,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案例与最新数据。访谈提纲由辜晓进拟定,全书40余万字文稿亦由其独立撰写,确保体例统一、叙事风格一致。书中数据不断更新并经多方核实,内容系统丰富,案例翔实生动,数据扎实可靠,在丰富性、系统性与可靠性方面均超越此前相关文献。

关注转型,重视经营,承袭研究型叙事风格

关于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成败之标准,全球新闻业界和学界已达成基本共识,归纳之:一要专注新闻主业,强化优质内容生产;二要实现在数字端的大众抵达;三要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本书的调研也遵循这一共识,将关注点放在内容生产、数字端传播和商业经营方面,包含大量令人信服的经营案例和数据。

本书的行文风格,延续了作者之前两本“走进”系列著作的特点和风格,以原汁原味的访谈内容作为主要线索和依据,书中有大量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且重视历史演变进程,重视故事和细节,重视现场感,重视可读性。

融入作者经验,聚焦智能化浪潮

2024年是媒体融合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11年来,在政策引领带动下,媒体融合得到了整体推进,业界涌现出一大批现象级产品和示范性传媒组织。不过,媒体融合的任务也依然艰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媒体融合依然在路上。

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有媒介融合实践的发生与发展。由历史脉络来看驱动力量,除了政策引领,技术和市场也在形塑着媒体融合实践。自20世纪中期以来,现代数字信息技术革命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多轮发展浪潮,至今依然方兴未艾,技术持续发展与升级。当前备受关注的ChatGPT、DeepSeek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是最新一波智能化浪潮的典型代表。

作为本书的作者,辜晓进从事报纸新闻工作长达26年,且拥有各种管理岗位的长期经验,曾担任日报总编辑长达8年,又从事高校新闻教学与科研工作14年。本项目从样本选择、访谈对象确定、访谈提纲拟定到调研实施、撰写文稿等所有环节,都融入了辜晓进的业界经验与学术判断。而在书中,我们也看到作者聚焦数字革命向纵深推进,媒体融合也逐渐步入深水区。

从“媒体融合”到“媒体深度融合”再到“系统性变革”战略,其中最大变量在于不断深入的数字革命,而本书的破题思路也蕴藏于其中。对于如何深入分析媒体融合和一体化发展的外延、内涵以及可行路径,深刻把握媒介革命新范式赋予媒体融合的新场域、新逻辑和新要求。辜晓进这本新著恰逢其时,本书的最大价值,就是作者用实践一线的深度调研报告,生动回答了这一系列发展变革中的关键问题。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