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个名字探讨语言流变背后的中西文化交流史|人文天地·新阅读

渠清
04-06 10:0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继《东言西语:在语言中重新发现中国》《中国话》《南腔北调:方言里的中国》三本热门汉语文化探秘读物之后,文化学者郑子宁再度展现“语言侦探”功力,他以多语种能力,以及多文化比较视角,继续破解历史称谓中的语言密码,写出《中国的十个名字》一书。近日,这本书由后浪出版公司携手海峡书局正式推出。本书深入探索了不同文明对中国这一伟大国家的多样称呼,从语言、历史、文化三个维度展开,分十章细致剖析了这些称呼背后的深厚意蕴与演变轨迹。

《中国的十个名字》 郑子宁 著 后浪·海峡书局 2025年3月版

从青铜器何尊上最早的“中国”铭文,到印度尊称大唐的“摩诃至那”;从叙利亚语里的“公式inistan”,到意指古老而伟大的造物的华夏别称“桃花石”——本书以十篇主题故事为脉络,以不同时期其他文明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多样称呼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语言流变背后引人入胜的中西文化交流史,展开了一场横跨三千年的“语言考古”。事实上,历史上对中国的称呼远不止十个,本书仅以“十”为引,期待感兴趣的读者能继续进行有益探索。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渠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