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打开深圳药械产业无限发展空间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
06-26 10: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当AI读懂你的神经信号,脑机接口AI康复机器人让瘫痪患者实现意念控物的科幻体验;当超声设备有了5G和AI,刚上岗的临床医生也能快速找到标准切面提升诊疗效率;“会思考的按摩机器人”在AI助力下精准定位穴位,一双“数字巧手”可在经络间游走……在深圳,AI正迅速打开药械产业领域的无限空间。

6月24日,“智绘健康·创新融合——AI赋能深圳市药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医企向未来’AI专场活动”在深圳举行,华大基因、深圳湾实验室、睿瀚医疗、问止中医等一批AI+药械优秀产品亮相。现场还启动了“临床千万人口场景赋能”平台,标志着深圳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构建起覆盖超大型城市全人群的AI医疗应用生态体系。

“AI+”医疗器械产业全国领先

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基础良好,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已形成一定的集聚效应,具备发展“Al+”药械产业基础。2024年,深圳医药产业产值超547亿元,上市企业13家;医疗器械产业产值超1000亿元,是全国医疗器械“第一重镇”。

现场,深圳市医药和医疗器械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深圳大力发展AI赋能的药械产业,目前AI医疗企业数量占全国20%以上,涌现出腾讯觅影、华大智造、平安智慧医疗等一批领军企业。同时,深圳还率先探索医疗数据合规开放共享,依托深圳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建成全国首个区域性健康医疗数据开放平台,累计开放超10亿条脱敏数据,为AI训练和模型优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晶泰科技数字化事业部负责人陈勇攀表示,在药物发现阶段,借助数字化建模与自动化实验平台,能够快速模拟药物分子结构,筛选潜在有效成分,大幅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让药物研发从“大海捞针”转向“精准导航”,为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开辟了全新赛道。

目前,我市“Al+医疗器械”产品主要集中在心血管、脑部、眼部肺部、骨科以及肿瘤等多个疾病领域。截至2024年8月,深圳已获批第三类智能辅助诊断产品18项,占全国的13.8%,智能辅助治疗产品12项,占全国的8.8%,培育了硅基智能、睿心医疗、精锋医疗等一批创新企业。

率先打造AI医疗场景赋能体系

作为活动亮点之一,现场集中发布了来自深圳市卫生健康发展研究和数据管理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机构的五款优质医疗数据产品。这批上市产品聚焦公共卫生、慢病管理、疫苗接种、诊疗行为等高价值数据资源,在保障隐私合规前提下,为AI药械企业提供真实场景建模、模型训练、产品验证等坚实数据基础。

“通过构建医疗数据空间,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高效整合与流通,能为人工智能算法提供更精准、丰富的数据基础。”联通数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郑宇浩指出,在现实医疗场景中,这些多元的数据应用于疾病预测、辅助诊断等领域,可显著提升医疗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也为智慧医疗的发展筑牢了数据根基。

AI药械技术如何从实验室走向民生一线?现场,深圳正式启动“临床千万人口场景赋能”平台,将依托深圳全域互联互通的医疗数据基础,面向全市超千万常住人口,重点攻坚全科诊疗、慢病管理、智慧医院运营三大核心场景,推动AI技术从“单点应用”向“全域协同赋能”升级。

“将数智技术与高质量发展融合,系统性探索智慧医疗、服务、管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AI重构药品安全体系,实现全流程追溯和护理物联网管理生态,实现病房人财物三位一体可视化监管。未来将持续开放场景、分享成果与经验,赋能产业,实现医疗产业双赢。

(主办方供图)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彦 二审 王雯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邹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