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4年实现耕地面积净增加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罗诗岚 周可
06-25 21:4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6月25日,广东省纪念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广州启幕。记者获悉,广东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4年实现耕地净增加,以仅占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起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为广东“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提供强大支撑,更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根基贡献关键力量。

土地,关乎国家富强,关乎人民福祉。近年来,广东全面推行“田长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5+1”网格化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耕地保护“三位一体”补偿激励机制,深化耕地占补平衡改革,率先编制实施省级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划定164个耕地集中整治示范区,并积极探索集中连片整治实施路径,系统性地优化耕地布局、提升耕地质量。

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用地监管、标准规范、存量盘活及政策措施的全面升级,广东推动耕地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建斌表示,广东认真抓好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工作,顺利通过耕地保护全国“首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现扩面提质,国家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向全省铺开,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保持全国前列,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有力支撑全省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实施“百亩方、千亩方、万亩方”耕地集中连片整治,通过连续开展两批耕地集中连片整治试点工作,支持珠海市、中山市、广州市南沙区、佛山市南海区、河源市东源县、韶关市南雄市、茂名市高州市、河源市龙川县和梅州市蕉岭县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作,合力推进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保护,推动“良田比较集中”,为积极探索耕地保护新路子。

是日,全国土地日相关宣传视频《耕地的账单》正式发布,该片通过“责任记账”“盘活精算”“前瞻预算”三幕,系统呈现广东以“田长制”构建12.01万名田长守护2872万亩耕地的责任网络,通过集中整治将零散耕地整合为连片良田的实践成效,以及以专项规划勾勒耕地保护与乡村振兴蓝图的前瞻布局,诠释广东在寸土寸金之地实现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共赢的“精算智慧”,为全国耕地保护提供“广东方案”。

随着广东各地深入推进《广东省耕地保护专项规划(2021—2035年)》落地,不少地区关于耕地集中连片整治的探索步伐已经迈出,“林耕置换”“多田套合”“小田变大田”等实施路径不断涌现。如今,广东“良田比较集中、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的美好图景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南雄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明珠表示,南雄既开展先行建设项目,以项目点来探索新机制、验证新机制,又在全市范围内统筹推进补充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多田套合”率至81.7%。“以15°坡度一笔划林耕,我们实现退出8.4万亩林地换连片耕地,审批流程从3个月缩至7天。”茂名高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梁海波说。

梅州市蕉岭县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陈彩琴提到,梅州蕉岭通过破解耕地碎片化,打造“千亩方”耕地,推动“小田”变“大田”,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广东作为粮食主销区,守住耕地红线就是为国家粮食安全‘扛担子’‘守底线’,村民从被动约束转向主动守护,让农民成为耕地保护的最大受益者。”耕地保护政策观察员朱艳红、卢世强一致认同。

6月23日至7月1日,广州图书馆负一楼展厅推出“广东耕地保护全景展”,“一站式”、多主题展示广东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耕地保护的成果与经验。在“卓粤·自然”党建引领耕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板块,可以沿着“政策法规长廊”了解国家与广东的耕地保护历程及党建引领耕地保护的长治之路。“粤治有方”板块则图文并茂展现全省及21个地市的耕地保有量数据、整治硕果以及各地探索的创新样板案例。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罗诗岚 周可)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