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兑现占补平衡承诺省份,8年垦造水田45万亩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冯建奎 文/图
2024-12-24 19:0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截至目前,省级财政累计投入71.12亿元,完成垦造水田45万亩,形成39万亩水田指标。

12月24日,记者从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获悉,自2017年起,广东连续启动两轮大规模垦造水田任务。截至目前,省级财政累计投入71.12亿元,完成垦造水田45万亩,形成39万亩水田指标。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兑现占补平衡承诺省份,成功保障梅州至潮汕铁路等233个重大建设项目水田指标占补平衡需求。

据介绍,自2017年以来,广东从旱地、水浇地提质改造为水田31.86万亩,增加粮食产能1.44亿公斤。同时,将园地、残次林地等适宜开发农用地,特别是水源及土壤条件好、集中连片度高地块直接开发补充为水田,新增耕地7万亩。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广东实施垦造水田项目97个,面积3.2万亩,将“山尾田头”等零星分散资源纳入垦造范围,将零散耕地整合为连片水田,实现耕地布局优化。

广东创新省属国企和地方自建两种垦造水田模式,并将种植水稻收益降低补偿费、激励补贴等费用纳入项目预算,让农户共享建设成果。广东鼓励建设单位组织农户通过投工投劳等方式参与施工、获得报酬。如,韶关南雄古田村项目实施给附近48个农民带来月均工资2500元的收益。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广东将昔日旱地荒田改造为“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的良田,垦造的水田平均质量等别达4.6等,比全省耕地平均质量等别高出近0.9等。

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垦造水田项目晚稻完成收割。

广东垦造水田还坚持农、文、旅深度融合,多地将垦造水田与当地文化内涵、田园观光元素相结合,打造一批农耕文化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稻田公园”“田园综合体”等新农耕景观,助力乡村振兴。如,广州黄埔大吉沙岛垦造水田引入国家杂交水稻试验田,打造成“隆平国际现代农业水稻公园”;江门新会沙仔岛“侨都锦田”项目,岛上鹭鸟翱翔,吸引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鹤首次到广东过冬;韶关南雄结合“珠玑古巷”“梅关古道”等旅游景点,发展集农业种养、田园生态于一体的乡村旅游。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广东将构建“以补定占”的水田净增量调剂机制,在保持省域内水田总量稳定基础上,增强对优势地区高质量发展保障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编辑 温静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王敏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通讯员 冯建奎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