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点亮慈善基金与深圳市河北邢台商会联合举办“点亮科普公益计划”第22课——《AI前沿技术介绍与企业实战案例》。本次课程由南科大商学院研究助理教授叶力瑛博士主讲,吸引12名企业代表报名参与。叶博士结合前沿案例与互动演练,深入探讨了AI如何赋能家庭教育升级、办公效率跃升及个人创造力释放,为未来职场注入智能动能。
AI是思考加速器,非替代品
课程开始,叶力瑛博士结合自身深度使用 AI 四年的经验提出核心观点:“AI应成为人类的协同工具,而非替代品。”
他以家庭教育为例说明:“AI可辅助知识水平有限的家长指导孩子学习,让教育更普惠。”针对企业应用,他指出当前工具井喷现象:“大模型如DeepSeek(项目经理型)、通义千问(策划专家型)各有特点,但需警惕‘工具过载’——不做工具收藏家,要做问题终结者。”现场更演示了通过AI工具链组合设计卡通形象、生成3D打印模型的全流程,凸显跨领域应用潜力。
从提示词工程到人机协同决策链
叶博士开宗明义剖析AI认知本质:“区别于传统资料库,AI通过关系网络构建知识体系,使其能处理‘诸葛亮对话马斯克’等创意命题,但也伴生着编造信息的‘幻觉’风险。”他强调:“AI只是在模仿人类定义的‘聪明’,而非真正理解现实世界。”为佐证此观点,现场演示生成“水中燃烧对鱼类的影响”报告,其答案虽逻辑严谨却完全违背物理法则,生动印证了风险所在。“人工智能,‘人工’在前,‘智能’在后,失去人类监督的AI可能沦为精密‘造假机’。”叶博士警示道。
为系统应对上述挑战,叶博士拆解出三大实操方法论:首先明确工具选择准则,以六一活动策划为例,深度思考模式应对目标模糊的创新探索(如“设计儿童节活动”),基础模式则适配流程明确的标准化任务(如“按模板改写公文”);继而提炼提示词黄金公式“角色定位(资深教师)+任务指令(古诗教案)+多维约束(年级/时长/格式)”结构化框架;最终构建人机协作范式,通过现场演示旧招标书生成新方案的案例,立体诠释“人类决策指挥+AI高效执行”的协同进化逻辑。
公益赋能,聚焦数字素养提升
点亮科普公益计划作为点亮慈善基金发起的长期公益项目,本次课程延续“降低学习成本”理念。叶力瑛分享公益初心:“许多家庭缺乏资源接触新技术,希望通过科普消除信息差。”他同步开放AI工具学习群,持续迭代AI工具链与定制化提示词库。
深圳市河北邢台商会代表表示:“课程启发企业重新定位人机关系,未来将推动会员单位开展AI内训。”
据悉,“点亮科普公益计划”持续聚焦科技普惠,已累计服务超7500人次。主办方透露,下阶段将深入社区开展“无障碍沟通AI助手”“AI工作坊(暑期)”等专项活动。
编辑 詹珊珊 审读 柳春晓 二审 邹远先 三审 洪鹏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