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着产业经济“牛鼻子”,坪山区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前三季度,坪山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本级收入、全口径税收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1%、16.1%、59.1%、9.4%、29.8%、32.7%,六项指标增速均居全市各区第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主导产业数据亮眼 质量与知识产权工作齐头并进
数据显示,坪山区三大主导产业——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正综合向千亿级产业迈进。1-9月,三大产业实现产值814.4亿元,同比增长17.3%,占了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5.3%。
上述亮眼数据正是缘于坪山区在质量工作及知识产权工作上的不懈努力。在质量工作层面,坪山区大力实施质量强企战略,高举科技强企、政策强企、环境强企、品牌强企四面“大旗”,全力推动实体经济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发展,大力推进质量强区建设。近年来,坪山区陆续开展了四届新区质量奖评审,共评定出质量奖获奖单位8家,质量进步奖获奖单位6家,资助金额共计700万元;并在2014年启动了“五年百家质量提升工程,将质量奖评定指标导入创新能力指标,预计将拿出1500余万元,实现五年共计100家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帮扶规模,目前已有37家企业和社会组织通过审核并获资助资金共计640万元。值得一提的是,位于坪山区的比亚迪、沃尔核材两家企业先后获得市长质量奖提名奖,洲明科技、赫美集团分别获得市场质量奖鼓励奖。
在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坪山区争当排头兵。首先,是聚焦知识产权强企建设,巩固和强化三大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打出“产业发展十大行动计划”“实体经济振兴发展20条”“支持科技创新20条”等组合拳,大力培育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截至2016年底,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35家,比2010年增长5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41.3%,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一半以上;其次,是着力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权利架构体系,建立重点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使用、管理和保护服务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目前已累计办理包含商标、专利、版权等各类型知识产权违法案件206宗,成功调解纠纷18宗,移送公安机关商标类涉嫌犯罪案件11宗;第三,是提升企业推进知识产权的主动性,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推广力度,持续开展辖区重点企业知识产权问卷调查、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开放日、知识产权事务讲座和主题征文等系列活动,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今年一季度,全区专利申请总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实用型专利申请量、外观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1935件、785件、942件和208件,同比分别增长150.3%、150%、166.9%和96.2%。第四,是推进知识产权开放合作,打通知识产权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坚持“知识产权+金融”共融发展,建立“政府-科研项目-企业”三方联动创新创业对接平台,先后设立新兴产业基金和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形成从企业孵化到项目研发,从成果转化到市场拓展,从金融支持到上市融资的全产业链扶持体系,并积极寻求海外高尖端的科技项目合作,搭建企业、项目和资本对接的高端活动平台。
由此,坪山区知识产权产出正呈现出爆发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6年坪山区专利申请量4392件,同比增长58.4%;发明专利授权量644件,是2010年的近30倍;发明专利授权占比28.17%,是2010年的4倍多;每万人年度发明专利授权量是2010年的24倍。
“近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知识产权工作,把知识产权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坪山区要勇于创新,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区,争当知识产权工作排头兵。”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副主任郭驰在今年坪山区举行的知识产权高端峰会上表示。
“为推动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目前坪山区专门成立了科技创新服务署,突出科技创新成果要以知识产权的形式在法律上予以保护。”坪山区副区长陈华平对此表示,一方面不仅加大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与之配套的有关奖励扶持政策也正紧锣密鼓地修订完善中。“有关知识产权扶持力度将超过或与先进地区持平。”
携新能源产业优势 发力创建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
凭借着一大批新能源汽车及相关行业的优秀企业聚集优势,坪山区最闪亮的招牌之一,是该区大力打造的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园区)。它是目前国内市场化程度最高,功能设施最齐全的高新技术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也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动力电池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和技术含量最高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细数入驻的优秀企业,不止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坪山区先后培育的南京金龙-开沃、沃特玛、新宙邦、巴斯巴、奔达康、沃尔新能源、山木新能源、新嘉拓等一大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企业纷纷抢滩入驻,使园区成为了“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示范效应突出”的国内一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优势外溢,成效颇丰。但手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这张“好牌”的坪山区,追求深层发展的脚步仍未停止。为树立新能源汽车经营管理标杆,振兴民族汽车工业,坪山的下一个目标,将是发力创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这是该区打造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端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将进一步引导新能源汽车及相关产业提升质量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扩大品牌影响力、占领市场高地,对增强区域产业聚集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品牌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思路领先,步骤明确,只待厚积薄发。目前,坪山区已初步形成了启动示范区工作的总体方案,该示范区将围绕整体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集中做好示范区品牌,发挥先导作用,带动新能源汽车应用和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整体水平提升,再以较高的产业整体水平提高区域品牌知名度。
“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平台的建设,体现出对我区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坪山区有望借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科技产业的创新中枢。”坪山区相关负责人指出,首先是有助于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平台。以区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龙头企业为基础,沿比亚迪云轨示范线,打造由创新中心+孵化器+高校+生态文化园组成的“知识产权生态科技特色园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创新中心,依托创新中心,加速优势产业创新产出,进一步突显产业核心优势;引进国内知名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聚焦孵化器建设与维护、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企业充分运用知识产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其次是有助于打造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推动建立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联盟,增强园区企业的标准化意识,促进园区企业共同发展;搭建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标准体系,制定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全过程标准,切实提高园区产品标准水平;促进园区企业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的制定,提高园区企业和产品的标准话语权和行业地位。第三,是有助于打造检测和认证服务平台。将通过在园区建立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检测中心,为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检测提供公共服务,降低园区企业检测成本,满足不同产品的检验检测需求;建立信息共享交流平台和优势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体系,为检测机构和园区企业提供信息查询和咨询,推动信息共享;建立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认证体系,为园区企业提供标准化咨询服务,提高认证及标准服务水平。
推进四位一体建设 以质取胜打造深圳质量强区
携着创建示范区的十足干劲与不懈努力,坪山区的下一步工作是将知识产权保护与“质量强区”等系列工作扎实推进。这正与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所说的,“全市上下要落实好中央、省的部署,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把质量强市战略作为城市发展长远重大战略,以更坚定信心和决心走质量型发展之路”形成呼应态势。
正如深圳市副市长黄敏在中国质量(上海)大会上指出,“要始终坚持以质量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质量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长远重大战略,持续提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系统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坪山区正积极汇聚各方力量共建质量发展新格局,努力开创坪山质量发展新局面。
“坪山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好、规模大、产业集聚度高、产业链完整,创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意义深远。”广东省质监局副局长翁永卫热情鼓励坪山区。他表示,省里将全力支持该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坪山区区长陶永欣也指出,创建示范区的内在条件已经十分成熟。“在创建示范区工作中,坪山区重视体制机制创新,人才优势明显,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国际形成了紧密衔接。”同时,他强调: “在坪山生产的产品要成为高质量的代名词和标志。”
党的十九大绘就了未来发展蓝图,对质量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新时代新要求,要求新作为新举措,质量管理体制机制、行动重点和工作手段应与时俱进,支撑形成经济质量优势,服务“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国家质检总局质量司司长黄国梁在近日深圳举行的“推动新时代下的质量管理工作调研座谈会”上如此表示。
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坪山区正摩拳擦掌,斗志满满,亟待在新挑战中实现新突破、新跨越。未来,坪山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城市质量提升年”及区里“质量提升突破年”的决策部署,全面推进标准、质量、品牌、信誉“四位一体”建设,在质量提升战略的引领下,推动全区“质量强区”工作深入开展,坚持以质取胜,努力打造深圳市的质量强区和东部中心。
编辑 桂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