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三篇

傅伦博
05-08 17:26
收录于专题:南海潮 • 诗歌
摘要

写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会师“天宫”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之际。

中国航天颂


太空奏响东方红,(1)

华夏始筑航天梦。

“祝融”探火稳着陆,(2)

嫦娥采壤天宫成。(3)

神舟廿号凌宵会,(4)

五秩接力傲苍穹。

北斗云帆星海路,

浩宇长征大国风。


注:

(1)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太空响起《东方红》乐曲。

(2)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祝融号”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并开启巡视。

(3)“嫦娥”六号任务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采样返回。“天宫”空间站(中国空间站),于2022年12月31日全面建成,航天员入驻。

(4)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


中国航天员


大漠深处东风城,

星河逐梦航天人。

“此去何为踏南天?”(1)

一腔赤诚赴苍穹。

出舱护站太空课,

载荷探奥惠民生。(2)

嫦娥登月指日待,

蟾宫折桂启鸿程。


注:

(1)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形容自己首次出征太空前的心情:“此去何为?踏南天、碎凌宵。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2)航天技术惠民生,除助力气象卫星精准预报、北斗导航赋能智慧交通外,载荷专家已进入中国空间站,多项科研成果已转化为惠及民生的实际应用,涵盖医疗、农业等多个领域。


从《天问》到“问天”——航天逐梦怀屈原


“圜则九重孰营度?”(1)

千载《天问》叩苍穹。

问天探火登赤土,

奔月携壤广寒宫。

神舟巡宇慰屈子,

梦幻时空颂英雄。

星路修远多求索,

银河闪耀中国红。


注:(1)出自屈原的《天问》,意思是,传说天空浩瀚有九重,谁曾去环绕量度?


2025年4月下旬,写于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会师“天宫”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5周年之际。

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张蕾 二审 刁瑜文 三审 张樯

(作者:傅伦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