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灵感手抄本,汇集转瞬即逝的奇思妙想;一把鲁班尺,搭建起工位别样空间感;一副板球拍,连络起与隔壁工友间的交流……近日,深晚记者走进这座藏于写字楼内的创意空间,这是T33全时中心与TOPYS共同打造的首个办公文化市集“工位开花”,扎根深圳工作文化,以“工位”为创意原点,试图打破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隔阂。文化市集既暗合Z世代“在格子间造桃花源”的生存智慧,更折射出都市人对新型职场哲学的集体探索。
深圳首个办公文化市集“工位开花”。
在格子间打造精神“桃花源”
“工位,不是桌椅板凳的桎梏,而是虽小但妙的精神自留地。”市集海报上这样写道。探索Z世代深圳年轻人的办公文化是这次市集的主题,而让“工位开花”是此次市集的具体理念。市集策划执行人之一的李俊伯接受深晚记者采访时表示,策划团队耗时两个月筹备市集,邀请近二十个品牌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旨在打破“工作与生活非此即彼”的传统认知。“我们希望传递一个理念:生活的诗意不必等待周末,通过工位的个性化营造,日常工作场景也能成为滋养心灵的‘桃花源’。”他说。
活动参与者使用生产余料制作的斜挎包。
首次把市集搬进办公写字楼是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和特色。李俊伯告诉深晚记者,“通过这种创意的活动,鼓励大家学会随时随地,发现生活里隐藏的乐子。”在李俊伯看来,职场人可以通过工位,探索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多元形式,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活动告诉职场人如何在工作中解压,为自身提供舒缓放松的时空方法。
“变废为宝”的绿色办公美学
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绿色可持续理念成为此次市集的突出亮点。环保品牌“好瓶HowBottle”带来的“10个废弃瓶=1个电脑包”实践,将循环经济融入办公场景:通过回收塑料瓶制成兼具实用性与设计感的通勤包,既满足职场人便携需求,又传递“消费即环保”的生活哲学。现场举办的环保边角料DIY活动中,参与者用生产余料制作“小鱼儿”斜挎包,包身材料涵盖背心袋、生物基皮料及回收渔网,生动演绎“变废为宝”的绿色办公美学。
个性化的办公文具引发众多参观者共鸣。
“职场人需要高效工作,也需要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负责人伦女士指出,工位作为高频使用空间,是践行绿色理念的重要场景,“我们希望通过产品与活动,让环保行为自然融入办公日常,为快节奏工作注入‘慢思考’”。
构筑高效有趣的“工位之花”
在科技与人文融合的趋势下,办公工具正从“功能主义”向“体验主义”升级。市集上,一个灰、绿、棕、橙等多种复古色调综合在一起的机械键盘引起了深晚记者的注意。机械键盘品牌“吉客精英GeekElite”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机械键盘将DIY属性与工业美学结合,用户可自由更换键帽、调节灯光,让键盘从“千篇一律的黑色设备”变身彰显个性的“桌面艺术品”。6层填充结构在保障输入体验的同时,更通过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愉悦感,为严肃的工作场景注入松弛感,体现“好工具也是好玩具”的设计理念。
市集上展示的工位好物。
“每天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位度过,工具的温度会直接影响工作状态。”品牌负责人邓可认为,个性化办公设备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职场人平衡工作情绪的“调节剂”。这种将兴趣爱好融入办公场景的尝试,在深圳年轻职场人中引发共鸣。
“更换一次键帽如同‘给工位换了心情’,让劳动也充满期待。整场市集给我的感受是‘温柔的职场共生学’,允许自己像菌母一样在不确定中慢慢生长,终会在工位开出意想不到的花。”陈女士说。
“工位场景的创新,本质上是城市对‘如何让奋斗更有温度’的探索,为职场人预留精神滋养的空间。”公益机构“小鸭嘎嘎”发起人冯晓指出,随着企业对员工体验的重视度日益提升,办公文化从“效率优先”向“以人为本”转型的具象体现也越来越丰富。
(本文图片由 李晓鹭 摄)
编辑 沈静愉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万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