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风逐日聚绿能!中广核践行新发展理念,赋能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04-30 07:5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4月下旬,内蒙古春潮涌动,道路两侧的白杨树舒展着嫩绿枝条。驶入库布其沙漠腹地,格桑光伏电站的蓝色光伏矩阵下,成片的黄芩吐露嫩芽,草方格中沙蒿随风轻摆;步入乌兰毛都草原,核硕风电场徐徐转动的白色风机群,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近日,记者走进中国广核集团(简称“中广核”)内蒙古多个清洁能源项目,看到这样一幅能源与生态和谐共生的生动场景。

当前,中广核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内蒙古系统布局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业务已覆盖自治区12个盟市,累计为电网输送绿电近800亿千瓦时,有效治沙超18万亩,并在兴安盟布局建设了“一园一校一地二场”,为当地能源结构优化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大基地项目。

光伏治沙 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5%跃升至65%

一排排光伏板向阳而立,错落有致铺满沙丘,汇成“蓝色海洋”,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光伏板下,沙柳、黄芩等植物竞相生长,涌动着绿色生机。

这里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库布其沙漠深处,中广核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扎根于此,建成了格桑、白鹭、明德、朔方、卓越、锦帆等6座光伏电站,采用“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树、治沙改土”的立体化新型产业循环方案进行沙漠治理,让曾经的“黄沙赤日”变成了如今“蓝海绿洲”。

中广核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

光伏治沙,如同沙漠里“种太阳”。“我们采用了‘林光互补’的建设模式,铺设光伏设施的同时,在光伏阵列之间密植适宜本地生长的矮化经济林,光伏板下方和阵列间隙种植耐阴性沙生灌草植物和喜阴经济植物。”据中广核新能源格桑光伏电站负责人樊宝泉介绍,通过这种模式,光伏板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为板下的植物提供遮阴,从而形成良性生态循环,有效降低沙尘的侵蚀。

记者注意到,在格桑光伏电站,扬柴、沙蒿、沙大旺等抗旱防沙植物在光伏板下茁壮成长,黄芩、红枣树等经济植物向阳而生,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能起到防风固沙防止光伏支架下沉的作用。电站还通过智能站控系统、太阳能+多能互补供热系统、用电用水分项计量监测、智能化控制等技术措施,打造成科技治沙、智慧运营、管理规范的绿色电站。

“我们已完成有效治沙面积达3.4万亩,植被覆盖率从不足15%跃升至65%,为当地荒漠化环境改善和建设国家‘绿色北疆’作出了积极贡献。”提及治沙成果,樊宝泉难掩自豪。

中广核库布其光伏治沙项目。

据了解,中广核库布其6座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到82万千瓦,年发电量约15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9万吨,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绿色动能。同时,该项目还结合当地实际特点确定了“治沙、生态、运维”一体化光伏治沙的乡村振兴产业体系,真正把“绿”与“富”相结合,生态与产业相结合,带动周边农牧民持续增收。

驭风守绿 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驱车深入乌兰毛都大草原途中,701台百米风机沿山脊矗立,叶片飞转,将风“捕捉”进一条条输电线路,点亮万家灯火。

位于内蒙古东北部的兴安盟,新能源资源富集,风、光等资源开发潜力巨大。2020年,中广核在此投建的兴安盟300万千瓦革命老区风电扶贫项目,是全国首批以“沙戈荒”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于2023年12月10日建成投产,成为当时我国在运最大陆上风电基地,年发电量可达100亿千瓦时。

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大基地项目。

“这里风能资源非常优越,一个大风机满发情况下,转一圈大概能发4.6度电。”中广核兴安盟基地公司核硕风电场负责人王哲明告诉记者,一期100万千瓦项目设计之初,规划的年利用小时数是3000小时,但实际运营中,最高能达到3500小时,年发电量可达35亿千瓦时,大概能满足30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用电需求。

作为我国首个通过直流800千伏特高压外送消纳的新能源项目,中广核兴安盟300万千瓦风电项目配备了我国新能源行业首台1000兆伏安/500千伏三相一体主变压器,有效带动了产业链上游技术创新,在我国新能源领域创下多项行业纪录:首个500千伏电压等级接入电力系统的陆上风电项目,首个同时接收网调、省调多级调度的风电项目,首个采用分布式调相机的风电项目,首个使用500千伏变电站一键顺控技术的智能化风电项目。

“我们紧抓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累计荣获25项省部级科技奖项,以及11项发明专利。”中广核新能源内蒙古公司副总经理孟勇介绍,中广核引进了多家制造业企业入驻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创新示范产业园,已实现主机、叶片、塔架等风机制造全产业链布局。该产业园自2020年投用以来,累计生产总值超131亿元,为当地提供超1000个就业岗位。

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风电装备制造创新示范产业园。

在内蒙古,中广核积极构建清洁能源高端产业集群,形成新能源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其中,在阿尔山市同步推进的绿色低碳项目建设,是其产业协同的生动实践之一。

该项目总投资约1.94亿元,分三期建设,通过阿尔山口岸“煤改电”清洁供暖等低碳能源项目,投运新能源路灯、新设智能站牌和充电桩等低碳交通项目,白狼林俗小镇改造等低碳建筑项目,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

阿尔山绿色低碳项目。

测算数据显示,项目预计年等效减排二氧化碳超3000吨,将助力阿尔山成为我国北方高寒地区首个低碳能源特色小镇,为边疆城镇转型提供可复制方案。

共享成果 亿元捐资托举草原少年求知梦

大气整洁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设施齐全的标准运动场,以及琅琅读书声和悠扬乐曲……走进中广核捐资1亿元建设的乌兰浩特市白鹭学校,处处皆令人眼前一亮。

“白鹭学校已经成为一所承载无限希望与梦想的学校,目前在校学生1523名,毕业生已有100多人。”白鹭学校校长迟志鹏说。据介绍,白鹭学校开设小学部30个教学班,中学部7个教学班,并开设3个“白鹭班”,中广核累计为“白鹭班”捐赠资金252万元,用于课程研发,学生激励,采购学习、生活用品等。

近年来,在中广核精心组织下,白鹭学校带领“白鹭班”的孩子们到国家航空研学基地、高科技园、大学校园、博物馆、核电基地等场所,累计开展研学活动23次。

中广核捐资1亿建设的乌兰浩特市白鹭学校。

“父母平时不会带我去这么远的地方,所以特别珍惜每次研学的机会。”白鹭学校六年级学生潘玥祎是“白鹭班”的一员,她开心地与记者分享,自己去年暑假去了深圳,城市繁华让她大开眼界。

此外,中广核还将兴安盟风电运维基地打造成科普教育基地,不仅让本地学生触摸科技前沿,也吸引了周边盟市的青少年涌入这座“未来能源实验室”,目前累计接待量达到3.5万人次,成为草原深处最活跃的绿色知识传播枢纽。

“发展一个项目,带动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进军内蒙古新能源业务以来,中广核将乡村振兴工作推向更多元化的社会责任实践。近五年,中广核通过产业帮扶、教育帮扶、捐赠资金等形式,累计投入资金3301万元,以精准投入践行新时代的帮扶使命。

中广核新能源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计文博表示,中广核正在内蒙古积极推进绿电、制氢、制甲醇、光热等新型业务,加快沙戈荒大基地建设,规划到2025年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以实实在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内蒙古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贡献中广核力量。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李斌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亚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