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岗边检女警刘琼:三十八载国门守望与初心传承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梓欣 通讯员 黄俊生 邹蔚蔚 文/图
04-25 11:18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4月24日,晨曦微露,皇岗口岸已是一片繁忙。在川流不息的小(客)车入境查验现场,肩佩一级警督警衔的深圳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皇岗边检站执勤五队三级高级警长刘琼正俯身一丝不苟地对通关车辆车体检查。这位55岁、被同事们亲昵为“琼姐”的移民管理警察,在今年将光荣退休告别她挚爱的工作岗位。而即将到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正是她38年从警生涯中坚守在执勤岗位上度过的最后一班岗,每一分每一秒都浸透着不舍与荣光。

1987年11月,17岁的湘妹子刘琼剪去心爱的麻花辫,穿上橄榄绿军装,成为武警广东边防总队的一名新兵。“从刚入伍时齐步走、站军姿累到偷偷哭,到后来边检职业化改革背号码,学业务,我有幸见证了移民管理事业的巨大变迁!”1993年,刘琼调入深圳机场边检站,从此扎根特区。2015年,又调入皇岗边检站,在新岗位续写忠诚担当。38年再回首,刘琼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变的是制服的色彩,不变的是国门卫士的忠诚。青丝虽渐渐染上鬓霜,但她手中的那枚盖过百万次验讫章,却始终保持“零差错”纪录。

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前夜,刘琼作为专办组业务骨干,连续奋战在口岸执勤一线,为赴港参加香港回归祖国工作人员查验办理证件。“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时刻,也是我盖下份量最重、最有纪念意义的验讫章!”回忆往事,刘琼的眼中仍有星光闪烁,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与历史脉搏同频共振。这份敬畏,让她对手中这枚小小的验讫章有了超乎职责的情感—--它承载着国家尊严和民族荣耀。

在年轻民警眼中,“琼姐”是行走的“业务宝典”。台风“山竹”来袭时,她冒暴雨疏导滞留旅客;骄阳似火天,她战高温酷暑穿梭于出入境小(客)车流中查验车辆;疫情期间,她戴着起雾的护目镜坚持查验的身影;深夜凌晨,她为急救车辆开启“生命绿色通道”助危重患者与生命赛跑的快步……都化作新警们心中的标杆。那本锁在抽屉里的三等功证书,是其业务能力最好的见证。“国门安全是底线!但也要在严肃执法的同时,让过往旅客切身感受到暖心温情!”刘琼坦言道。

“琼姐,该交接班了!”同事轻声提醒。刘琼摘下老花眼镜,细心整理好手边的执勤登记表,锁好那枚已经被手指磨的发亮的验讫章。这样的场景,在她退休前仍在上演。队领导心疼这位老将,她却笑着说:“站好最后一班岗,才是最好的告别。”

暮色中的皇岗口岸依然灯火通明,人流如织,刘琼的励志故事是无数移民管理警察奋斗历程的缩影。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用坚守诠释责任,用行动践行使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国门第一线,新一代移民管理警察已接过接力棒。正如她在学习笔记本上写下的:“三十八年守国门,一生无悔移民蓝。”

编辑 刘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朱良骏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梓欣 通讯员 黄俊生 邹蔚蔚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