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生态链全面起势,《罗湖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通讯员 谢粤蕾
04-16 09:2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人工智能作为推动未来社会变革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全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中国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

为将人工智能教育从实验课堂推向规模化应用,4月15日下午,罗湖区教育局在粤海城举办“智启罗湖·育见未来——罗湖区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产业交流会暨‘教育+AI’场景应用发布活动”。

《罗湖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磅发布

罗湖区委常委、副区长冯健在致辞中指出,罗湖紧抓“双区驱动”战略机遇,聚焦“三力三区”发展定位,大力发展“2+2+N”新兴产业,锚定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两大新兴产业以及低空空天、细胞基因两大未来产业重点突破,大力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安全环保等N个潜力细分领域。

在教育领域,罗湖将以“1-4-10-4”发展战略为引领,系统性重构面向未来的区域教育生态——通过教育集团化改革推进横向优质均衡发展,以贯通培养体系打破学段壁垒,以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重构,以开放办学推动深港教育融合发展。

200个数智化应用场景、100%专任教师完成素养提升、300名人工智能骨干教师、1000个人机共育优秀案例……现场,罗湖区教科院正式发布了《罗湖人工智能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明确了未来三年罗湖将重点推进AI教育场景落地、语料中心建设,细分为四大主要行动、六大重点项目;也明确了计划完成的节奏:2025年开展基础建设与试点探索,2026年实现全面推广与深化应用,2027年完成体系完善与成果输出。

全面呈现AI赋能罗湖教育的多元场景

发布会现场,罗湖区中小学和教育科技企业共同展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新成果。主会场外的展厅内,罗湖区中小学带来了“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等创新应用,展现了AI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与此同时,国新文化、诚迈科技、云天励飞等头部企业也展示了20余项前沿技术产品,直观呈现AI赋能教育的多元场景。

据悉,2023年8月,罗湖区出台了《罗湖区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规定全区1-2年级每学年人工智能课程不少于6课时,3-8年级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为此,罗湖区招募并培训了一批人工智能任课教师,并推进“罗湖智慧教育云平台”对接市人工智能教育平台。此外,罗湖区还邀请近100位人工智能专家到各校开讲座,普及人工智能知识。

2024年,深圳市罗湖区教育局携手武汉大学研发出了全国首个“教学评一体化”智能体,不仅能精准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还能为教师提供能力发展评价,实现了“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双轮驱动。今年2月24日,罗湖教育智脑的成果进一步凸显,其涵盖“管、教、学、研、评”五大场景,拥有120个应用场景,服务人次已达1.5亿。

专家建言指引未来区域教育数字化新路径

专家发言环节中,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博导、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赵建华从智能技术重构教育生态的视角出发,揭示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为现场观众打开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多维想象空间。

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建设带来的报告展现了语言智能与学科教育深度融合的技术路径,并以生动的应用案例呈现“精准化因材施教”正在从理念走向现实。

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基础教育技术创新应用与示范中心主任雷元怡提出“教育智能体”概念,强调数据驱动下的教学创新。

聚焦一线教育实践,梅园实验学校校长徐博以“一间教室革命”为例,揭秘“未来教室”与AI场景应用的探索密码,分享AI技术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践成果,让更多企业关注基层教育需求。

作为企业代表,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共安全行业专家沈茂鑫、北京健力源集团副总平安云厨科技集团董事长高明分别介绍了2AI在校园安全、智慧校餐的解决方案。

“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坚共筑人工智能生态圈

教育AI化的深层突破,更离不开“政产学研用”的协同攻坚。活动上,罗湖区教育局与武汉大学、国新文化、深圳市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会等11家高校、企业、协会签署战略协议,在教育专属智能体应用、智慧教育生态园平台建设、智能教学示范项目打造、教师数智培养体系构建、教育+AI基建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

罗湖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党组成员黄泽全携“AI教育生态合作大礼包” 向教育科技先锋递上“诚意请柬”。国新文化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奥威亚总经理王勇,诚迈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副总裁秦毅,浪潮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智慧教育事业本部总经理王康也都在现场发布投资计划。

作为全区人工智能楼宇、人工智能产业的孵化基地,粤海城T2、云启大厦在活动中获授牌,被设立为“罗湖智慧教育生态孵化空间”,将成为汇聚前沿技术和教育智慧的平台。

此外,“罗湖人工智能教育产业联盟”在活动中正式成立,旨在以平台之力打通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与成果转化的全链条,让教育需求与产业智慧同频共振。

(受访单位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张雪松 二审 王雯 三审 潘未末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通讯员 谢粤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