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 ,“2025产业出海高质量发展暨中马国际高科技生态产业园签约仪式”在深圳举行。深圳产业出海联盟与马来西亚有关方面签署了总金额达220亿美元的《中马国际高科技生态产业园协议》,联合推动第五届“一带一路”中国—马来西亚工商界对话会投资合作计划落地,促进中马两国产业协作、技术交流与经济增长;深化双边发展融合,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巩固马来西亚作为深圳全球扩展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
建设利益共享体制全新特色鲜明的高科技生态产业园
会上,中方深圳市政府采购协会、产业出海联盟、标准盛丰环球基金、深圳市特区建工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区域发展规划研究院与马方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吉打州投资机构、马来西亚国际商业促进协会、马来西亚-深商总会、玛珂国际有限公司签署了《深圳国际高科技生态产业园协议》,在产业、贸易及科技领域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重点推进位于 Compass @ Kota Seri Langat 马来西亚-深圳特别经济区国际高科技产业生态园 和 PENTAS 工业城绿色管理产业园的建设、营运和管理。
根据协议,深圳市政府采购协会和产业出海联盟作为中马“两国双园”合作模式的合作目标主导方,负责组织粤港澳大湾区丰富的社会资源,根据项目需要,筛选和推荐专业机构和企业等商事主体为本项目提供相应的各种专业服务,并负责进行顶层设计,发挥深圳特区深圳速度优势,规划产业园模型,引入企业产业资源,保障企业入驻交付,构建产业链路,搭建供应链管理体系,共同组建机构操盘产业园运营,以期实现增加就业、贡献税收、产业赋能等两国双园项目的战略目标。
据介绍,深圳国际高科技生态产业园有三大特色:一是构建新型国际合作体系。通过深圳与雪兰莪州的双向赋能,我们正在搭建“深圳研发+马来西亚制造”的垂直分工体系。产业园将重点导入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批已锁定大疆创新、比亚迪电子、欣旺达等28家深企入驻。
二是创新制度型开放路径。在中联部指导下,将深圳政府采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延伸至马来西亚园区建设;建立中马互认的“清真认证快速通道”。认证周期从常规的180天缩短至45天;创设跨境数字关务平台,实现“一次申报、两地通关”。这些制度创新已吸引包括华为云、顺丰国际等42家服务商加入生态体系。
三是践行共同发展理念。项目规划中,特别设立了中小企业专项扶持基金,重点支持马来西亚本土企业技术升级。
成为产业出海的示范园区 中马两国企业的“共同家园”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经济联络中心副主任刘景华表示,对于中马国际高科技生态产业园未来的发展满怀期望。希望它能成为中马高科技产业合作的创新高地。利用马来西亚的资源、市场优势和中国在科技研发、产业制造方面的长处,打造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产业集群。通过引入双方优质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孵化新技术、新产品,提升产业竞争力。期待它能成为产业出海的示范园区。探索出一套成熟的企业跨境发展模式,从政策对接、园区运营管理到企业服务保障,为更多中国企业 “走出去”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深圳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前沿阵地,拥有众多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企业。此次产业园的建设,对于深圳企业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深圳市政府采购协会会长、产业出海联盟总主席丰强表示,“我们这次签约用 ’两国双园’的模式,建一个中马企业的 ’共同家园’。深圳当年是从无到有闯出来的,现在我们有经验、有资源,更有决心把这个产业园做成中马合作的标杆,未来还能复制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企业受益。”
马方50人经济代表团来深力邀深圳企业出海
记者了解到,此次来深的马方代表团近50人,由马来西亚财政部 (MOF)、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 (MIDA)、国家投资公司 (PNB)、雪兰莪投资机构(Invest Selangor)、吉打州投资机构 (Invest Kedah)、吉打州行政议会 (Kedah EXCO)、雪兰莪州行政议会 (Selangor EXCO) 、马来西亚园区开发及运营方代表组成,该代表团在深期间还考察了深圳宝龙工业园、深圳天安云谷,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听取了专家关于世界产业园发展趋势讲座,并与众多深圳企业见面推介马来西亚投资环境,向深圳企业家申出“橄榄枝”。雪兰莪州行政议会交通委员会主席、投资与贸易常务黄思汉称,在当前的形势下,中国企业出海有许多选择,马来西亚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一个很好选择!特别是雪兰莪州是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占马来西亚经济总量的1/4。
本次会议由 深圳市政府采购协会主办,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经济联络中心、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政府、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社会组织管理局)支持。产业出海联盟、深圳市特区建工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全咨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深圳市财政局、深圳市商务局、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深圳市住建局、深圳市贸促委、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派员参会。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