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AI蓬勃发展,记者实地探访背后的“深圳特产”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04-11 16:5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在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东门街道社康全科诊室内,电脑屏幕上会实时显示着“AI临床助手”,它能辅助医生同步分析患者病情,为医生提供诊断依据;

在深圳第三人民医院,最新上线的“智能体检服务”,正用AI技术帮助深圳市民解决体检全流程难题,让健康管理变得更聪明;

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生借助AI能在5秒内完成诊疗全情的回溯、整合,1分钟完成病历书写,并拥有一本即问即答的重症知识“百科全书”......

目前,深圳在医疗AI上的创新应用还在不断增多落地。

不论是AI助手,还是体检“搭子”,这些医疗AI创新实践的背后都有深圳科技企业的身影。日前,深圳特区报记者走进腾讯,采访了腾讯健康医疗产品及生态合作总经理王倩怡,听她讲述深圳科技力量是如何助力深圳乃至全国智慧医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

10秒输出青光眼辅助诊断结果

当下,人工智能正被广泛应用在临床疾病诊断中,为医生提供临床辅助分诊建议,有助于大规模提升疾病筛查的检出率。王倩怡以腾讯觅影的青光眼AI引擎的研发为例介绍:腾讯2019年承建了“医疗影像AI国家级平台”,2021年进行市场初验,2024年年初完成科技部终验。经过这三年的发展,该平台不仅可以批量孵化AI引擎,其还集成和开放了腾讯团队自研的20多种科研级别的AI引擎,涵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脑胶质瘤、肝癌、乳腺钼靶、肺结节等疾病,供用户进行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科研。

“如果院校、科研机构,或者医院有想法和数据,想要训练小模型,但不会写代码,开放平台可以帮助他们搭建自己的训练模型。训练后,AI模型可以自动标注病灶位置,提醒医生给予关注,辅助医生做出决策。”王倩怡说,腾讯正是在这个平台迭代出临床级别的青光眼筛查AI引擎,并通过一年多的临床试验,最终实现了落地使用,目前深圳宝安中心医院及其下属的数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都应用了本系统。

根据临床试验,腾讯觅影的AI引擎大概数秒内就能输出青光眼辅助诊断的结果,这比人工诊断眼病的速度快很多,既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师在开展眼底青光眼疾病的筛查时降低漏诊、误诊概率,也能帮助更高一级的医院快速高效完成大规模的初筛工作。

“平台扮演的角色,就是整合各方资源和技术,提供全流程的支持。既支持医疗影像数据的存储、统计和标注,也支持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和验证。平台还在源源不断地为科研和临床应用提供支持。”王倩怡总结道。

目前,腾讯已先后在肺炎、青光眼、结肠息肉等病种获批创新医疗器械,成为首个拥有多病种、多模态医疗AI三类证的互联网科技企业。

“深圳特产”助力智慧医疗发展

在最新一轮的医疗AI技术升级浪潮中,腾讯健康又快速通过腾讯云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与腾讯自研的混元大模型“双核组队”,全面升级智能导诊、预问诊、健康问答、智能用药、症状自查、影像报告解读及质控等医疗服务,帮助全国超过1000家医院快速升级智能应用,并为医疗机构、体检中心、药械企业和基因测序企业提供多模型部署,以及生信分析助手、数字营销助手等应用方案。

例如,在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东门街道社康中心诊室里,“腾讯AI临床助手”由DeepSeek与腾讯混元“双AI大模型”驱动,内置强大的医学知识库,覆盖数千种疾病和药物信息。其在罗湖医院集团的基层社康中心落地后,为全科医生的诊断水平增加了“科技保障”, 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还有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DeepSeek与腾讯混元“双AI”大模型的智能体检服务能帮助优化体检流程,为受检者精准匹配体检项目。

从深圳罗湖医院集团到深圳第三人民医院,从“看病有AI陪护”,到“体检有AI服务”,都形成“AI+医疗”领域的“深圳特产”。

今年3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聚焦新一轮医疗AI应用与发展,实地走访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ICU和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也专门揭示了医疗AI背后的“深圳特产”。

一直以来,深圳都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在医疗领域,深圳的医疗AI也在蓬勃发展,深圳市卫健委近日披露,初步统计已有近450个人工智能产品在全市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用落地,深圳正全力打造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先锋城市。如今,通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深圳正加快构建“预防-诊疗-康复”全链条智能服务体系,为市民守护从“第一道”到“最后一道”的“生命防线”。

这些“深圳特产”还在陆续辐射全国各地。在浙江的温州中心医院,腾讯觅影充当了医生的“第三只眼睛”,透过内镜的动态视频,AI对结肠内疑似息肉位置进行实时定位,帮助医生明显提升“腺瘤检出率”这个关键指标。类似的AI应用也在全国各地超500家医疗机构普及,腾讯觅影已辅助医护为近1000万人次患者进行了各类医学检查。大模型驱动的AI导辅诊服务,也陆续在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近10000家区域医疗平台、医共体和各级医疗机构落地应用,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上海医药、方舟健客、万孚生物、叮当健康等近百家医疗科技、生物科技、医药流通等领域的全国知名企业,正通过腾讯云全面升级大模型能力。

“作为深圳企业和从深圳走出来的技术团队,我们在深圳开放创新的引领下,希望能把AI技术落地投产到全国医疗临床实践中去,未来,能通过多方协作模式,将更多的影像和数据资产激活,产生更广阔的社会价值。”王倩怡说。

编辑 李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桂桐 三审 徐恬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雨萌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