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构建“8维22景”分类体系“精准”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深圳法院为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04-10 07: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到来之际,4月9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前海管理局、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举办知识产权保护系列活动,发布《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与维权指引》及2024年度深圳法院知识产权十大典型案例,并举办“法治引擎 启航未来——AI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专题研讨会,以司法创新力为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近年来,涉民营企业商业秘密纠纷持续攀升,民营企业对商业秘密保护的新需求不断涌现。对此,深圳法院精心组织资深法官编写《企业商业秘密管理与维权指引》,立足审判实际,以具体务实的举措建议,助力企业构建场景化防控矩阵,建立动态化治理机制,完善全链条维权体系,全方位提升企业商业秘密自主保护水平。

据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庭长蒋筱熙介绍,《指引》具有“精准化”“流程化”以及保护效能“最大化”三大创新亮点。以“精准化”为例,《指引》详细梳理了全国法院近年来审理的商业秘密典型案例,创新构建了“8维22景”分类体系,覆盖企业研发、生产、经营全流程,贯穿人员招聘、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全周期,并为每一种泄密场景挑选了1-2个典型案例予以解读。此外,《指引》系统整合“组织架构、人员管理、载体管理、区域防控”四大治理维度,构建起覆盖企业全流程的商业秘密治理体系;立足企业维权痛点,构建“行政查处+民事追偿+刑事追责”三合一保护体系,通过标准化流程图解与清单式指引,助力企业快速锁定最优策略,让“法律武器”真正成为护航创新的“实战利器”。

发布会上,深圳知识产权法庭四级高级法官张婷作《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探析》专题讲座。与会专家学者、企业知识产权负责人、律师等还就“AI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深入讨论交流。

“深圳在知识产权保护立法方面,可以说是先行先试的‘试验田’‘高产田’。”深圳大学法学院原院长黄亚英说,《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首创行政禁令保护制度,《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是中国数据领域首部综合性立法,此外还有针对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智能网联等的前沿立法。

不过,他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快速发展,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亟需相关立法回应。他认为,在大模型背景下,深圳市知识产权法治需“优化”,比如需进一步加强特定类型数据的合规管理与隐私保护、确立与大模型相关的特殊侵权责任规则、进一步探索前瞻性立法试点等。

为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精准对接民营企业司法需求,活动当天还揭牌前海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服务站,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国际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进一步优化区域法治化营商环境。据悉,该站主要服务对象为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入驻的港澳青年创业团队、科技企业,将创新提供跨境知识产权保护、商事纠纷多元化解等特色法律服务。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彦 二审 李璐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