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樟木头众多制造业企业中,广东斯倍秀植绒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斯倍秀”)凭借一根“会呼吸的弹簧”,悄然登上全球产业链的制高点。
在该公司展厅里,陈列着看似普通却内含玄机的弹簧产品,却是汽车静音系统的关键部件。2018年,“斯倍秀”突破技术壁垒,通过表面植绒处理替代传统润滑油工序,不仅提高产品寿命,更在汽车轻量化浪潮中抢得先机。目前,该公司汽车尾门植绒弹簧年产量达1000多万根,占领全国65%的市场份额。
广东斯倍秀植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德泉介绍;“这种弹簧的主要功能是消除(汽车尾门)工作中的所发出的噪音,2016年开始大规模量产,这些(弹簧)都属于这个系列的产品。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做到这个产品全球占比最大,一年大概可以制造1000多万根。按去年的数据,(产值)将近4,000万,今年预测我们的数量应该是增长15%左右,销售额增长在10%左右。”
面对传统纱线植绒技术的困局,“斯倍秀”以“效率革命”和“应用革命”双轮驱动破冰。通过自主研发生产线将日产能从行业普遍的300公斤提升至1000公斤,加工细度更是突破技术极限,将传统纱线植绒进行升级迭代,顺利切入服饰、医疗敷料等消费领域。
许德泉表示,纱线植绒一直存在着两个很大的问题,一是规格单一,要很粗的线才能加工,到了一定的细度,会出现断裂,就没办法再加工。二是生产效率,现在欧洲在做的纱线因为效率以及成品率低等原因,价格非常高。比如,欧洲一台生产线,一天大概生产300公斤,而“斯倍秀”第一台产线就能生产1000公斤,产能提升,效率也大幅提高。
站在全球植绒产业变革的潮头,“斯倍秀”构建可持续竞争力护城河,以“人才梯队+技术预研”的组合,将研发投入强度从5.8%提升至6.5%的同时,构建开放型创新生态系统,形成“市场需求—技术攻关—工艺迭代”的敏捷创新闭环。
许德泉表示,公司每年都会出去跟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及时掌握各个有需求的领域。比如说材料、检验仪器、设备领域等出现的一些新的技术。另外不断完善人才队伍,春节后公司一次性招聘10名应届毕业生到研发部门。
“斯倍秀”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重构,在传统植绒领域开辟出价值新蓝海,不仅印证了中国制造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可能性,更展现出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升维竞争的强大生命力。
编辑 杨渝嘉 审读 秦天 二审 桂桐 三审 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