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切实感受到,AI技术正在跨过产业化落地的门槛,站在普及应用的全新节点上。”在4月9日的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上,腾讯云广东省总经理王健介绍,腾讯正通过全力打造“好用的AI”,助力机器人在各种场景落地应用。其与国内几十家机器人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其中近半为广东省内企业。
大模型技术是智能AI应用的基础,腾讯在大模型技术研发方面持续发力。2023年,腾讯推出的混元大模型率先采用MoE架构,参数规模达万亿级,稳居国内第一梯队。今年2月,其又推出新一代快思考模型混元Turbo S,对大多数通用任务实现“积极响应”,首字时延降低近一半。腾讯还上线并开源“图生视频模型”——“用户只需上传一张图片,输入创意描述,即可生成一支自带音效、具有2K分辨率的5秒高清短片。”王健表示。
在应用落地方面,腾讯面向C端的多款应用如腾讯元宝、微信搜一搜、ima、地图等,以及面向开发者的平台工具如知识引擎、腾讯云AI代码助手等,均支持腾讯混元和开源模型“双模调用”。如,腾讯元宝借助腾讯云智算强大算力支撑和海量运维经验,实现流畅“不卡顿”,还能对图片进行分析理解优化处理,并与腾讯文档打通,助力用户高效创作,目前已稳居国内AI应用助手前三。
“我们通过整合高性能计算、存储、网络、加速套件、云原生智能调度编排等能力,推出腾讯云智算套件,帮助客户做好算力这盘经济账。”王健提到,在推动模型应用落地产业的过程中,算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当前,腾讯云模型训练的千卡日均故障率,仅为业界水平的三分之一;千卡集群训练的并行加速比达到96%,通信时间占比缩短到6%。通过软硬件技术能力的整合,腾讯云智算集群从机器上架到开始训练,最快只需要1天。
“为了让技术价值更好地转化为用户价值,我们打造了一系列‘开箱即用’的智能产品。”王健举例,如大家所熟知的腾讯会议、企业微信、企点智能客服等,均进行迭代升级,全面接入大模型,提升智能化体验。“目前,腾讯云AI大模型已在政务、零售、金融、工业、医疗、教育、文旅等30多个行业落地,以智能化实现增长突破。腾讯将持续降低技术门槛、聚焦场景落地。”他说。
记者还了解到,在机器人方面,腾讯早在2018年便开始布局。当前腾讯Robotics X致力于研究“面向未来的人机协作服务机器人”,主攻灵敏运动、灵巧操作和具身智能三个关键能力的研究,期望通过腾讯的科研创新,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腾讯正推进大模型的全链路自研,更擅长完成复杂任务、深度推理的混元T1模型,也即将推出正式版。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璐 三审 崔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