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湖植物园科研团队在西藏墨脱发现苔藓新物种——墨脱异扭叶藓

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王桂花 文/图
04-07 15: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近日,记者从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获悉,3月,由该园苔藓科研团队牵头的科研论文在国际分类学期刊《The Bryologist》(《苔藓学家》)发表,该文章描述了科研团队发现的苔藓新物种——墨脱异扭叶藓(Pseudotrachypus motuoensis)。该种的发现将本属的物种数增加到了8种,并且修订了异扭叶藓属的范畴,使其更科学。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东端,藏着一片被称作“世界屋脊低谷”的神秘之地——西藏自治区墨脱县。这里皑皑雪山与热带雨林共存,年均气温18℃,年降水量超2300毫米,湿润的气候和复杂的地形,是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也为苔藓提供了绝佳的栖息地。

墨脱县背崩附近景观

为了深入研究墨脱的苔藓植物,2014年,仙湖植物园科研团队赴墨脱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野外调查,科考队赴背崩、格当、果果糖等地,以及波墨公路沿线数个地点进行了调查,采集了900余份苔藓植物标本。其中一份采自海拔850米的背崩附近的标本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注意。

此标本呈圆条形,茎叶和枝叶明显分化。科研人员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形态学比较与分子系统学分析,发现该标本属于异扭叶藓属,但其特征与该属的其他种都不相符,因此,科研人员将其描述为一个新种,命名为墨脱异扭叶藓。该新种的发现表明,异扭叶藓属应该包括植物体呈圆条形和扁平形两种形态,而不仅是早期所述的仅扁平形一种形态。

墨脱异扭叶藓植物体(左)及其分枝(右)

墨脱异扭叶藓的茎叶(左一和左二)和枝叶(右一和右二)形态明显不同

据介绍,仙湖植物园田雅娴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张力研究员为通讯作者,仙湖植物园左勤、杭州师范大学黄文专和山东省自然博物馆任昭杰等参与了相关研究工作。本研究得到了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编辑 欧阳晨煜 审读 李斌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赵明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林清容 通讯员 王桂花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