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艺术家简洁:在文字与视觉的经纬间编织诗意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04-05 10:1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当观众的指尖滑过《摸》一书的压凸封面时,一场关于语言与感知的对话已悄然开启。这件荣获Creative Quarterly 79最高荣誉的设计作品,通过对“摸”字的重构,将深圳屡获殊荣的艺术家简洁的跨文化设计哲学推向了全新的维度——“文字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是可触摸的记忆容器。”

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的艺术家和平面设计师简洁,一直在文字与语言的边界上探索意义与可能性。在她最新的实验性作品《摸》中,她将自己两年来与好友间的日常聊天记录编辑为一部富有触觉体验的书籍,并以“摸”字为核心呈现。“这种方式促使观众重新思考我们如何使用语言,以及如何通过身体经验感知语言、回应语言。压凸的封面设计能让读者在阅读之前就通过‘摸’领会主题,这种物理体验所引发的情绪共鸣,正是我一直追求的方向。”简洁解释道。

《Among Friends》

将文字转化为触觉记忆的探索,贯穿着简洁持续多年的艺术创作实践。她的很多作品都会搭配不同质感的材料,如粗糙的麻布、细腻的丝绸,邀请读者以指尖感受文字背后的情绪肌理,验证了字体作为叙事载体所具备的丰富表达力。值得一提的是,简洁的作品《Among Friends》荣获IDA 2024“Honorable Mention”奖,《Portals》则斩获AVA Digital Awards金奖。

作为一名精通中文、英文、日文的跨文化设计师,简洁尤其擅长在多语言语境中播种情感共鸣。她曾为豪瑟沃斯、大卫·茨维尔纳等国际顶级画廊设计视觉形象,并提出“双语设计不仅仅是文字的翻译,更是情感的转译”。在为沃克艺术中心策划的展览《Among Friends》中,她隐去参与者的姓氏,仅以名字标注藏家与艺术家,将展厅转化为亲密友人的客厅。这一设计使观众由“旁观者”转变为“故事的参与者”。“设计应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而非制造隔阂的高墙。”简洁强调。

《Portals》

如今,简洁仍在不断扩展自己的创作疆界。她正计划将个人设计作品发展为沉浸式剧场,通过AR技术让观众与字体互动,近距离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她也积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设计多语言教育材料,让偏远地区的儿童通过字体游戏,体验并欣赏文化的多样性。“字体不仅是工具,更是我们彼此靠近的方式。”简洁用文字的丝线串联起文化的珍珠,让语言摆脱符号的局限,织造出一片视觉与诗意交融的天地。

(受访者供图)

编辑 白珊珊 审读 冯思颖 二审 桂桐 三审 邓辉林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