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外企 “组团”来访,光明科学城何以再获全球资本瞩目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宽 邓红丽
04-04 08:3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4月3日,中国贸促会组织的外资企业“广东行”活动走进深圳。来自36家外资企业和8家商协会近80位代表通过实地考察、政企座谈、交流对接等形式,深入了解深圳营商环境与产业机遇,共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动能。当日下午,外资企业一行集中走访光明科学城,充分感受这座科学之城在城市规划、产业发展、科研优势、生态魅力等不同领域的魅力。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区近年来依托政策优势、产业空间和科研资源,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及行业龙头外资企业落户。截至2025年2月底,光明区共有外资企业超1500家,传递出全球投资者坚定看好光明、投资光明的信心。

外企走光明:全面感受科学之城魅力

外资企业“广东行”是中国贸促会今年组织外资企业“地方行”系列活动的第一站,也是历次“地方行”外资企业人数最多的一次。

当天来访的企业包括GE医疗、洲际酒店集团、贝恩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及商协会,部分还是第一次来到光明科学城。行业领域主要涉及制造业、大健康、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与光明区重点构建的“3+3+1”产业集群所契合。

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光明区城市规划展览馆、虹桥公园,详细了解了光明区域的产业发展成果、未来规划、营商环境以及生态优势。

在规划展览馆,外资企业通过 “城市、产业、生态、生活” 各板块,深入了解光明区国土空间规划及重点产业集群布局;漫步虹桥公园时,嘉宾们对 “一半山水一半城” 的生态格局赞叹不已,直观感受 “科学 + 城市 + 生态” 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

光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外资企业的 “光明发现之旅”,也体现光明区在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中的影响力持续提升。随着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这座科学之城正加速成为外资企业深耕中国、布局湾区的战略首选地。

外企选光明:去年新设外资企业38家 累计总数超过1500家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区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持续提高服务外资企业水平和城市国际化水平,近年来频频有龙头外企选择光明投资光明。截至2025年2月底,光明区共有外资企业超1500家,传递出全球投资者坚定看好光明、投资光明的信心。2024年光明区新设外资企业38家,外资企业贡献了全区近25%的货物进出口额。

从行业分布来看,外资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零售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中,制造业企业729家,占比45.3%,包括德国西门子、美国通用电气、日本YKK拉链等全球知名企业;批发零售业企业453家,占比28.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148家,占比9.2%,涵盖TÜV莱茵、塞拉尼斯等国际检测认证及科研机构。

外企为何纷纷看好光明,选择光明?或许可以从近期的两份国家级榜单窥见一二。

3月31日赛迪顾问发布2025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光明区(排名23)上榜。赛迪顾问指出,赛迪创新百强区(2025)是创新成果产出的主要空间,其创新主体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科教投入水平持续加强、科技服务业主体显著增加。

3月31日, “投中2024年度中国最具创投价值城区榜单”首次发布,光明区(排名40)上榜。榜单围绕区域创投氛围、区域发展质量两大方向设置了十项具体指标,研究全国所有GDP超千亿的县级行政区以及经济功能区的创投氛围和发展质量。

入选两大国家级榜单,呈现光明科学城的科技硬实力+投资吸引力正在不断出圈的新趋势。随着外资企业的不断涌入,光明区正成为全球创新资源的重要承载地,已落户企业的发展态势也进一步印证了光明区的产业吸引力和增长潜力。

以德国莱茵TÜV为例,其粤港澳大湾区运营中心投入使用后,业务范围迅速扩展,为深圳及周边企业提供检测认证服务,推动行业标准国际化。GE医疗在光明设立的研发中心,则聚焦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加速本土创新。唐纳集团的采购总部项目,预计将带动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促进中国制造“走出去”。

外企看光明:这里有企业发展壮大的理想环境

光明营商环境如何?在此扎根的外企最有发言权。

艾杰旭(AGC)已经在深圳10年,公司总经理宇贺神宏之表示,深刻理解到世界上很多有名的企业选择光明。在光明,企业能够构建从原材料到生产出货到客户的最有效率的供应链生态。政府叶提供各项便利优质的行政服务。光明将继续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理想环境。企业可以利用好光明区现有的供应链生态的基础上,把握市场需求,推动技术创新和提升竞争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TÜV莱茵选址光明区建设大湾区(深圳)运营中心,TÜV莱茵首席技术官Mr. Sven-Olaf Steinke表示,选址光明区建设运营中心,是公司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部署,也是公司在华南地区近5年来最大的投资项目,相信在未来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政府开放包容、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外资的重要优势。”Mr. Sven-Olaf Steinke认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光明区在产业集群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吸引政策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出色表现,为第三方检测认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对此高度认可。”

吉田拉链(深圳)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今年将迎来30周年,其中在光明已经20年。

“企业去年销售额相比刚到光明时翻了近3倍,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吉田拉链(深圳)有限公公司总经理田村直哉表示,没有光明区的鼎力支持,企业难以发展壮大至今。同时近年来光明区迅猛发展,基础建设逐步完善,也让员工离职率不断走低,对光明向心力不断增强。

田村直哉曾在上海等地工作过,他觉得深圳为企服务有速度,总能及时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前门指导。田村直哉举例,今年企业准备施工翻新破旧老建筑,正因施工手续而困扰的时候,光明区相关部门及时上门为企解忧,帮助企业更快速完成相关手续,施工得以顺利推进。

助企发展壮大永远在路上。光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光明还将释放更多产业空间,优化政策支持,吸引全球顶尖企业。随着75亿元市级产业基金的落地,以及9大集中连片招商区域的推进,为外资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编辑 刘彦 审读 秦天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宽 邓红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